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原标题:小米造车背后,若错过这个赛道可能会后悔50年 | 新京智库
智能电动车关系互联网大厂未来发展。
▲ 图片来源:pixabay网
文 | 新京智库特约撰稿陈城小米要造车,终于“官宣了”。3月30日,小米集团发布公告称,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在此前,小米集团一度否认造车传言。
入场造车是当前极具诱惑力的选择
当前,电动车市场竞争激烈,几乎所有车企都开始全面转型电动车。从趋势来看,电动化是汽车工业发展的下一阶段目标。在这样的环境下,小米为何要砸钱下场?美股等资本市场似乎看好电动汽车前景。但市面反应却是两极分化的——一些车主认可电动汽车品牌,而二手车市场及更多消费者则难以理解一些电动汽车为什么能够卖得那么贵。一众造车新势力与传统主机厂不同,不需要自己拥有造车技术及经验,找主机厂代工造车,依托主机厂的燃油车经验,他们就可以推出电动车新产品进入市场。也因此,公众此前在谈及一些造车新势力时,愿意拿贾跃亭做对比,戏称是“PPT造车”,贾跃亭只是运气不好,没有赶上好的光景。好的光景是指国家政策越来越倾向于发展新能源车。仅上海等地对待电动车的态度,就能够看出电动车仍然拥有强劲的市场潜能。上海买电动车能够免费获得新能源牌照(绿牌)。而在北京,新能源车牌则是相对而言能较快获得汽车牌照的机会。在这种前提下,对于互联网企业自身而言,入场造车,无疑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选择,毕竟造车门槛早已降低,而资本市场又看好电动汽车产业。
智能电动车关系互联网大厂未来发展
互联网企业入场造车,另一个重要的动因,是其得保持创新和想象力。对于互联网公司而言,手机造得再好,电视造得再大,可能也远没有一款全新的创新科技产品来得有吸引力。发展智能电动汽车,确实是当前比较明确能够进行技术变革的方向,也将关系当前一些互联网大厂的未来发展。当前,汽车制造技术已经成熟,在此基础上探索有实际应用场景的人工智能、电池供应、芯片研发等新技术,是符合产业规律的。互联网公司参与造车,也有希望让新的理念和不同领域的技术,去突破汽车行业发展中的桎梏。特斯拉就是最好的例子。特斯拉的创立就是为了用互联网技术理念造车,与传统车企对抗。市场也证明了,特斯拉选择是正确的。
▲ 图片来源:pixabay网虽然特斯拉车型不多,但低端车型的性价比,让其成为电动车市场上的“鲶鱼”。特斯拉的成功不仅仅在于车本身,更在于其在汽车人工智能的深入探索和应用上。目前,在量产电动车品牌中,特斯拉的智能度属于佼佼者。要知道,电动车的智能不是指拥有几块大屏幕,相反,能够人机交互娱乐,实现高级别的无人驾驶是智能电动车当下的主要发展方向,在这方面,特斯拉走在了前头。众所周知,马斯克在特斯拉之外,还有SpaceX甚至超级高铁等高精尖的科技项目。马斯克的事迹告诉人们,他在各个领域的“折腾”,践行了“科技改变生活”“科技改变世界”。因此,做手机的小米去造车,未尝不值得期待。
电动汽车市场竞争激烈
小米要造车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10年前,小米手机的出现,改变了安卓智能手机的市场格局,整体拉低了手机市场价格,催生出一批价格较低的智能手机,让智能手机逐步演变成如今的普通快消商品。因此,小米造车的消息也让很多人期待,有人希望能够重现当年“年轻人的第一台手机”的盛况,让小米造的汽车成为“年轻人的第一辆车”。当下,无论准备入场的小米,还是那些已经进场的苹果、百度、恒大,包括那些已量产上市的互联网汽车品牌,本质上生产的都是电动汽车,离智能电动汽车尚有较大距离。而在当下电动汽车市场,裸车价格只要3.88万元的五菱宏光mini销量颇大。自去年7月上市以来,不到半年时间其累计销量达到了127651辆,这一数字已超过了蔚来、小鹏、理想三家美股上市中国新能源车企2020年全部销量的总和。显然,电动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小米如果要发挥其擅长的价格优势,难度不小。
芯片和电池是决定电动车发展重要因素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