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中国人热衷钓鱼,海外却刮起了一股休闲养蜂的风。
发达国家的普通中产们,在飞盘、陆地冲浪这类休闲项目之外,又悄悄把养蜂当作了新爱好。
(图注:小茜的婆婆在家养蜂,欧洲休闲养蜂逐渐成潮流)
远嫁到瑞士的小茜,热衷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异国的生活,最近她又见识到了一个新鲜的爱好——休闲养蜂。
她瑞士的婆婆去年退休后,把爱好锁定在了“养蜂”。据她了解,在海外,休闲养蜂已经是一个专门的产业。她婆婆上培训班,买相关书籍,申请执照后就在自家花园里置办起了蜂箱。最近还小有所成,一个蜂群一次产了15公斤蜂蜜。
小茜说,每次带娃们去公婆家,婆婆都对养蜂的知识滔滔不绝,就像要把全部养蜂的功力传授给孩子们一样。不过,她耳濡目染竟然发现,原来养蜂的好处如此之多。
养蜂不仅能产蜂蜜,做蜂蜜甜品、蜂蜜蛋糕;还能产蜂蜡,可以做成纯天然的蜡烛。此外,瑞士人喜欢收到亲手做的礼物,所以自制的蜂蜜送给朋友,也是非常体面的。
今年4月,贝克汉姆在社交媒体上更新一个照片,他正在照看家中的蜜蜂,院中错落有致地摆放了几个蜂箱。粉丝们纷纷称,养蜂要成为新时尚流行。紧接着,贝克汉姆的夫人维多利亚又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一条视频,贝克汉姆沉醉在自家养的蜂箱之间。
(图注:贝克汉姆迷上养蜂,把蜜蜂当宠物)
来自澳大利亚科廷大学(Curtin University)的Abel等几位学者,2020年还专门对休闲养蜂进行了研究,发表于《休闲研究》( Leisure Studies)杂志上。他们调研了800位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与英国的休闲养蜂人,他们养蜂的最大动机,就是“作为爱好”(占63.2%)。此外,授粉、支持生物链、保护自然等也是养蜂的好处所在。
国内养蜂为谋生国外养蜂为休闲
“目前国内养蜂还只是作为谋生手段。但是在海外,我们看到休闲养蜂的人群越来越多,就像钓鱼一样,成为了一种体验快乐的休闲活动。”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的创始人孟少伟如是说。
此前,多甜蜜主要的海外客户基本都是经销商和大型养蜂场。但是从20年开始,孟少伟发现自己在阿里巴巴国际站的店铺上,面向最终消费者的电商大卖群体,来采购养蜂设备的越来越多,这些海外客户主要来自欧洲、美国、澳洲等国家和地区。尤其到了今年上半年,这类电商大卖贡献的出口额,已经占据多甜蜜整体出口额的40%,这个比例比2021年翻了一倍,全球的“休闲养蜂”群体在扩大。
不仅如此,海外休闲养蜂的人群,不仅购置养蜂设备,养蜂的仪式感更要拉满,所以必须整套产品都买入,养蜂服、小型蜂蜜提取器和个性化养蜂工具套装的需求量随之大涨。因此,多甜蜜在原有设备基础上,还针对这些新型养蜂人群,在产品研发上做了调整,比如小型蜂蜜罐装设备、蜂螨防治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海外渐趋火热的养蜂潮,背后是中国制造与中国技术的崛起。
欧美养蜂热潮背后的中国制造
亚马逊上销量靠前的养蜂器械大卖家,产品制造供货都有中国河南许昌长葛市多甜蜜公司的身影。多甜蜜工厂所在的河南长葛市,蜂业发展历史有近400年之久,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蜂产品集散地和加工基地。
2009年,多甜蜜发现养蜂装备出口机会,就将产品拓展至养蜂服务市场,并入驻阿里巴巴国际站。2021年,多甜蜜公司外贸出口额达6000万,其中阿里国际站占70%,产品销售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值得一提的是,多甜蜜年出口额已连续4年保持30%以上的同比增长。
孟少伟和另外两个合伙人,早年创业时,是从蜂产品销售起步。2003年,一家做蜂产品的零售小店,开始与养蜂行业结缘。在随后的几年里,做连锁、批发、建工厂自己生产,经营还算顺利。
意外总是突然之间降临,2014年一场突如起来的大火,将多甜蜜的蜂胶工厂烧没了,连带也将1000多万的货烧掉了。是放弃,还是重新来过,孟少伟三人一度陷入迷茫。但正所谓不破不立,也是这场大火,让他们得以重新审视公司的发展方向,随即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下决心关停了蜂蜜业务,并全面将业务转到蜂机具出口上来。
通过研究阿里国际站上的海外采购需求数据,孟少伟发现,全球市场并不缺优质的蜂蜜产品,但性价比高的蜂机具市场是一片蓝海。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