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 >

库存玉米现虫眼? 专家:粮库监管须看得见摸得着

时间:2020-10-16 09:30|来源:网络整理|编辑:采集侠|点击:

近日,吉林一粮库储存政策性玉米被发现存在虫眼,专家表示——

粮库监管必须看得见摸得着

当前,全国政策性粮食委托收储库点有1万多个,不仅监管难度大,存储安全隐患也很大,近年来发生的多起库存粮食质量问题几乎都与委托或租赁收储库点有关。因此,要想确保储粮安全,必须加强粮食库存监管,推进粮食库存监督检查工作常态化、科学化,确保粮食安全看得见、摸得着。

储为国计,备为民生,粮安天下。8月底,吉林一粮库储存的政策性玉米被发现存在虫眼,引发了人们对库存粮食质量是否安全的担忧。那么,政策性粮食是否是储备粮?库存政策性粮食为什么会出现质量问题?我国储备粮存储是否安全呢?针对这些问题,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政策性玉米不是储备粮

8月28日,有媒体报道吉林大安粮食中心库烧锅镇粮库的政策性玉米存在虫眼。当晚,由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中储粮吉林分公司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赶赴涉事粮库连夜进行调查。

据介绍,虫害是威胁粮食安全储存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前防治储粮害虫多采用化学杀虫剂,为了减少药物熏蒸次数,现在部分粮库采用了氮气气调储粮等绿色储粮新技术。

从中储粮集团公司发布的初步调查结果来看,大安粮食中心库烧锅镇粮库是吉林省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企业,参与了2015年国家临储玉米收储,其所收储的玉米今年7月23日在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组织的竞拍中成交。8月6日,烧锅镇粮库在日常粮情检查中发现虫粮情况,随即采取防控措施,并于8月26日起对该批玉米进行熏蒸处理。虽然该库在发现虫粮情况后采取了防范措施,但未能及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除治。烧锅镇粮库承担国家政策性粮食收储任务,是管理的责任主体。调查组已责成吉林省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对烧锅镇粮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作出严肃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网上有人把临储玉米混同于政府储备粮,认为我国储备粮存储质量出现问题。实际上,无论是7月份黑龙江肇东市出现质量问题的一次性储备玉米,还是8月份吉林大安粮食中心库烧锅镇粮库储存的临储玉米,都属于国家政策性粮食,不是中央储备粮,也不是地方储备粮。

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充足,目前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十分可观。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储备司司长秦玉云表示,我国粮食库存由政府储备、政策性库存和企业商业库存三大类构成。政府储备包括中央储备粮和地方储备粮,是守底线、稳预期、保安全的“压舱石”。政策性粮食包括最低收购价粮、国家临时存储粮和国家一次性储备粮。企业商业库存是企业保持经营需要建立的周转库存粮食。

其中,国家临时存储粮是2007年起国家根据临时收储政策收购的粮食,2016年国家在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的同时,加快推动临储玉米去库存,目前仍有部分临储玉米库存尚未消化完毕。同时,国家一次性储备粮是临时性质的储备,并不增加储备规模。黑龙江肇东市政策性玉米事件就是2016年收储的一次性储备玉米。

强化监管才能减少风险

据介绍,中央储备粮和国家政策性粮食都属于中央事权粮食,中储粮集团公司承担中央储备粮管理,也是政策性粮食收储政策的执行主体。中央储备粮和国家政策性粮食的管理模式完全不同,中储粮对中央储备粮实行垂直管理,在自身仓容有限的情况下,对部分政策性粮食管理实行委托管理的办法,委托地方国有粮食企业或者租赁社会仓容收储。

目前,全国政策性粮食委托收储库点有1万多个,委托库点储存的政策性粮食占比达90%以上,点多、面广,不仅监管难度大,存储安全隐患也很大,近年来发生的多起库存粮食质量问题几乎都与委托或租赁收储库点有关。对此,中储粮集团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委托收储库点与中储粮没有隶属关系,约束承储企业的只有委托收储合同,中储粮监管手段极为有限,因此政策性粮食监管和风险防控是目前中储粮面临的工作重点和难点,也是中储粮提升治理能力必须应对好的重大挑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强化监管,减少风险事件发生,中储粮与地方粮食行政部门、农业发展银行相互配合,不断加强监管,推动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和承储企业的主体责任。同时,中储粮强化人防、技防、法防和经济防范“四位一体”的综合管控手段。在人防方面,全面落实驻库监管;在技防方面,实现了远程监控全覆盖,实现全环节管控,全过程可追溯;在法防方面,通过公证、公示等多种形式做好粮权确认,及时通报地方政府和银保监会等部门;在经济防范方面,严格落实履约保证金、资产抵押、市县联保等措施,最大限度防范承储企业违规。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