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 >

科技治“赖”:你有“赖功”,我有“电子封”

时间:2020-09-08 15:31|来源:网络整理|编辑:采集侠|点击:

 

科技治“赖”:你有“赖功”,我有“电子封”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执行局法官在安装电子封条。 受访者供图

站在被债主喷上“欠债还钱”字样的门前,法官王海兵有些无可奈何。他贴的封条又被撕了,查封的房屋又有人住进去了。

作为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执行局的一名法官,王海兵对这种事情已经司空见惯。有些“老赖”甚至在门口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发现王海兵他们过来执法,竟报警称有人私闯民宅。

眼前这个“老赖”同样经验丰富:不仅撕毁封条,还故意焊住电表箱,挡住电表数字,让人无法判断屋里是否有人。

印有国徽的封条,在一些不法分子眼中,仅是一张轻飘飘的纸,想撕就撕。有时候,即使没有人去撕,一场疾风骤雨,足以让封条“灰飞烟灭”。电子封条的出现,解决了这些难题。

7月2日,海淀区人民法院执行局王海兵、梁立刚、李卓名等法官,使用电子封条查封了朝阳区永安东里的一处涉案房产。这是电子封条在北京市人民法院系统内的首次使用。

2020年,湖南长沙、四川成都、上海等地人民法院,先后启用电子封条查封不动产;北京、天津、江苏等地人民法院,也陆续启用电子封条办案。

电子封条这项“黑科技”,已成为惩治“老赖”,提高执行效率的又一探索。

  浑身“黑科技”,硬核治“老赖”

和单薄的传统纸质封条相比,塑料材料的电子封条不惧风雨,且厚重很多,适用于不同形式和材质的门。

虽然不同厂家研制的电子封条不尽相同,但是最小尺寸的,也有十五六寸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屏一样大;大一些的,甚至能挡住普通民居房门的三分之一。

据梁立刚法官介绍,此前一些被查封的不动产房门属于特种门,比如自动玻璃门或者铁栅栏式推拉门,传统纸质封条很难封住。而电子封条一旦安装上,除非使用专门的工具,否则很难撬动。

除了醒目的“封”字,以及“损坏封条,依法追究”“法院查封,严禁破坏”等字样外,在电子封条上,通常有专门位置张贴执行裁定书以及二维码,方便案件相关人员、案外人了解查封原因及现状。

醒目的标识,能对“老赖”形成道德压力。海淀法院执行局副局长毛金柯表示:“有时候,哪怕在媒体上公开案件,被执行人都显得无所谓,但来自周围邻居的指指点点,会让他们感到压力。”

电子封条的核心功能,是由其内置的摄像头实现的。所有电子封条都设有专门的摄像头,且多为广角镜头,可以无死角地监控被查封不动产附近的情况。

一旦通过测距装置感应到有人靠近,或者通过震动感应装置发现暴力破坏,电子封条不仅会迅速发出光电报警声,让附近的人听到,还能通过内设的4G物联卡,迅速将现场的监控录像上传至云端存储,并向案件承办人、申请执行人的手机发送警示通知。

王海兵向记者演示,7月4日上午10点55分,微信小程序收到警示通知,显示有人靠近两天前用电子封条查封的那处房产。

收到警示通知后,王海兵迅速调看现场监控,原来是小区保洁人员在附近清洁消毒。虽是“虚惊一场”,足见电子封条的灵敏程度。

  功能可拓展,最长5年不休

涉案不动产从被查封开始,到评估、拍卖,整个处置流程少则三五个月,多则近一两年。无论是案件的执法人员,还是申请执行人,都很难在这个过程中始终盯住被查封的房屋。

毛金柯介绍说,有一次刚查封了房屋,被执行人就破坏封条,还把自己八九十岁的老妈搬进屋去住。执行法官只能苦口婆心地讲解劝说,严重影响执行效率。

此前,针对纸质封条被蓄意破坏等涉嫌妨碍公务的行为,执法人员虽有法可依,但往往因为取证困难,显得无计可施。

陈登高是成都首例电子封条查封不动产案件申请执行人的代理人。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案件代理中,多次遇到过被执行人在房产已被查封后,破坏封条并将房屋出租、出售等情况。

“我们也没办法天天到这里看着,这真是我们一直头疼的问题。”陈登高说。

在毛金柯印象中,难得有一次抓住了破坏纸质封条的嫌疑人。据他回忆,被查封的是一个餐馆,餐馆店主带着厨师把封条撕毁后继续营业。执行法官几经周折,调取公共场所的室外监控录像才找到证据,得以将涉案人员拘留。

可是很多被查封的不动产,周围没有监控摄像头,也没法接电和连接网络,不具备安装监控设备的条件。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