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发展人工智能列为国家战略,并成为高科技企业和世界各国投资创业的重点。
2016年,作为中国工程院有关人工智能发展研究工作课题组负责人,我与18位院士一起,向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了在我国发展人工智能的院士建议,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与采纳。2017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并明确提出了要重视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的研究。2017年11月,科技部启动了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落实《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重点任务。2018年起,院士沙龙活动围绕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能物流控制、智慧城市、智能网联车、机器人以及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伦理道德问题等主题共举办了9期“人工智能”系列沙龙,邀请国内院士,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以及政府部门的代表,就相关主题深入讨论,并对我国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和对策。
众所周知,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虽起步略晚,但创新创业氛围活跃、专利论文发表的数量已位居世界前列,应用性研究中的语音和人脸识别已跻身国际第一梯队。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短板:打着人工智能招牌的投资者、创业者还是聚焦在人工智能的初级应用层面,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和伦理、法律研究等领域与国际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在关键设备上原始创新仍显不足。我们要正视这些短板与差距,在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摒弃吹嘘和炒作,加大对核心算法等关键基础研究的投入,逐一突破难点,在适当的领域进行推广应用,重视高端人才在人工智能领域,特别是算法领域的聚集。这些是我们对人工智能、对科技创新应持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找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人工智能发展领域和路径。
《前沿科学》杂志在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阶段,邀请潘云鹤、黄铁军、徐波、黄晓庆、王延峰、胡斌、王坚、吴甘沙、张佐、杨强、刘继明、颜永红、石友康、杜小勇、杨丽蕴等业界专家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我国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并邀请国内外专家围绕脑科学、智慧城市、云端智能机器人、自动驾驶、机器学习、大数据、平台开源化等重点领域取得的突破、存在的问题开展全面讨论,可谓正当其时,期望《前沿科学·人工智能》专辑能为我国政府科学决策、人工智能企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与参考,为引领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贡献智慧。(作者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全国政协副主席)
(原载于《前沿科学》2019年第2期,标题为编者所加)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