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 >

【社会观察】多管齐下破解家政服务业市场“三难现象”

时间:2021-03-11 09:19|来源:网络整理|编辑:|点击:

据有关数据显示,家政服务员、育婴员、养老护理员等长期位列全国“最缺工”职业排行榜前列。“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我国每年至少需要职业育婴员、保育员近1000万人次。我国有2.49亿老年人、4400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而养老护理从业人员仅30万名。

近年来,我国家政服务日益火爆。然而,由于缺乏必要的约束规范,家政服务业市场乱象丛生,服务人员技能低、服务差、收费乱等现象突出:高薪请来的育儿嫂,连奶粉都不会冲;花中介费找的家政服务员,家电不会用、家务干不好;“毒保姆”事件频发……消除生活服务消费之痛,成为诸多家庭的迫切期盼。

随着家政服务需求大增,家政服务业迅速发展,但供需双方的矛盾也日渐凸显。据统计显示,每10户城市家庭,约5户有聘请家政工的需求。我国家政服务市场需求总规模在2015年就已经突破1万亿元,而且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以北京为例,据北京市家政服务协会测算,北京600多万户家庭中至少有200万户需要家政服务,其中老人陪护、病患护理和婴幼儿看护是北京需求量最大的家政服务业态,而家政服务员缺口达到150万人。

当前,我国的家政服务职业化还不够成熟,相关法律缺失,标准的不规范,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现象突出。出现“人难招、人难管、人难留”的尴尬局面,养老家政服务之痛。一直以来,在我国养老等家政服务被认为是最低端的服务,不需要文化、学历,只要年龄不大,能干事做家务人人可为。所以不把家政服务人员当成人才看,而是当成苦力使,所以不重视家政服务人才的培养使用,导致如今出现服务人员技能低、服务差、收费乱等现象,以及养老等家政服务“人才荒”的“三难”境地。

之所以出现“三难现象”,一方面是对这个职业缺乏足够的尊重,甚至有些歧视;另一方面,养老及家政服务没有相应的社会保障,工作没有合同,权益没有保障,随意性比较大,再加上雇主往往希望保姆一专多能,干活多却薪水低。“养老及家政服务人才荒”背后还有诸多原因,诸如传统观念束缚、供需要求存在差距以及行业不规范,利益难保障等。

破解家政服务行业市场“三难现象”需要多管齐下。首先应尽快通过立法形式,加强家政服务市场行业规范化管理。诸如出台《家政服务管理法》《保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跟进,进行规范化管理,提升行业准入门槛,补齐监管短板;其次是建立由公安、民政、工商等部门主管的家政行业“大数据”信息平台,通过行业管理之手对家政服务市场进行洗牌。诸如加强对月嫂保姆等家政服务人员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对于从业人员资格的严格把关等。再者,制定行业服务规范标准,诸如安全管理标准,服务标准、市场价格标准等等,这需要政府这只有型之手进行干预,政府不能当甩手掌柜,坐视不管。

新闻推荐

人越在低谷时,越不要闲着

■吴桐1你见过在地铁上哭的人吗?我见过。前段时间下班的地铁上,我看见一个穿着正装的姑娘,一边紧拽着把手,一边强忍着悲伤。...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