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在外卖平台开店的赵铭(化名)称近日遇到了“职业差评师”,对方索要1800元未果,他的新店被恶意差评连续攻击近半个月,导致店铺的评分和销量急转直下。
差评集中出现商家称遭勒索
赵铭在广东惠州经营着一家专送外卖的店铺,今年10月中旬,他在同市的仲恺高新区又开设了一家分店。
10月22日晚上9点多,在结束了一天的生意后,赵铭收档回家。到家后,他点开外卖平台,查看顾客一天对菜品的评价,发现在这一天分店连续收到7条负面评价,如“吃出个蟑螂腿这给我恶心的”“那个牛肉臭死了不知道放了多少天”“蛋和青菜都是生的”等等,大多和食品卫生相关。
当晚有一个陌生人添加了赵铭的微信。对方发来了几张“差评”截图,并表示“混饭吃,看下多少全删”。赵铭提出可以将点餐钱全部退回,对方回复“1200全删,还有十多个没评”。赵铭多次和对方协商删除差评,但对方态度强硬,称只有转账才会删掉差评,如果不转账第二天将会继续评。
赵铭说,在这些差评的影响下,赵铭的店铺评分跌至4.6分,接单量也大幅下滑,“新店开业的第一个星期日均接单量都在140单左右,在这些差评出现后,现在每天接单量只有50左右了。”自己是贷款12万元开的这家分店,如今不仅没回本,眼看还要砸在手里。
选刚开不久的店要钱不超过两千元
赵铭称,事发后,在联系外卖平台的同时,他也在惠州当地报警,但派出所以“涉案金额不足2000元”为由,没有立案。
对此,17日,惠州市公安局仲恺高新区分局民警向记者介绍称,是否立案是按照全国通行的标准来执行的,案件情况不同采用的定性标准也不同。对于外卖商家受恶意差评勒索一事,目前分局已经了解到情况并上报进行处理,最终结果会通知报案人。
几乎与赵铭同期,在广州白云区经营一家煲仔饭店的店主李航(化名)也称遭遇了“职业差评师”,“我们的店已经开了3个多月,美团外卖评分一直都维持在4.8分,但在10月底,突然出现了一拨差评。”
李航说,差评第一次集中出现是在10月31日,当天有9条,且大多和食品卫生相关,“说菜里有头发、有馊味、吃了拉肚子什么的。我当时真的以为存在食品卫生问题,当晚就开会要求所有员工都要戴头套和口罩。”
然而次日一早,店铺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表示昨天点外卖吃坏了肚子,要求店铺负责人出面给一个说法。李航称,他接电话后,对方换了说法,“他问我昨天是不是收到了很多差评,如果想删掉就‘补偿客户’1500元,要不然会有更多差评。”李航没有同意。
此后两天,李航发现每天店铺都会收到七八条有关食品卫生的差评,而往常一周也不过两三条。李航说,向平台申诉后,5条同一账户给出的差评被删除,但其他差评还在,店铺评分也跌至4.6分,销量随之下降。他尝试联系对方录音取证,但总是无法打通。李航称,他最终向对方提供的微信支付二维码里转账了1300元。
转账后,李航立刻前往当地派出所报警。他说,警方认为证据不足,未予立案。“因为两次都是他们联系我,我的手机没有录音功能,以为转账就有证据了,但没想到还是不行。”
李航说,遭遇集中差评后,自己店铺销量直线下降,如果评分低于4.5则店铺发展更为困难,“我们现在就开始搞各种优惠活动,希望能赶紧把评分搞上去。”“职业差评师”明码标价“接活”
记者搜索发现,“职业差评师”团队不仅暗中存在,甚至明码标价地“接活”。
记者通过QQ群搜索,找到多个针对某外卖平台的“差评”或“刷评”群,在群里发布“刷评需求”,就会有人私信联系。一自称“专业刷单刷评”的账号称,其手下有多个刷单群,付钱后当天即可进行刷单,“(外卖)刷销量和带字好评4元一条,量大优惠。”
她告诉记者,大多外卖店主找过来都是给店铺刷销量和好评,但如果需要打击竞争对手,刷评团队也可以给竞争对手店铺刷差评,但差评价格为每条6元,且需负担点餐费。对方称,差评会影响刷屏账号的评分,对账号伤害较大,所以价格偏高,但差评对店铺影响较大,“一般刷二三十条就差不多了”,总价不超过1000元。对方还表示,如果一家店购买30条差评,就至少要再给自己刷100个好评,否则他们“没钱赚”。(据澎湃新闻)
●律师说法
涉嫌敲诈有“职业差评师”被判刑
记者搜索发现,赵铭和李航遭遇的“职业差评师”并非偶然,早在前两年,“职业差评师”就开始活跃在电商领域。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