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 >

谁“偷”走了我们的睡眠

时间:2021-05-31 09:42|来源:网络整理|编辑:|点击:

早上和床分离就像生离死别一般;晚上精神抖擞的仿佛能像武松一样打死老虎。据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失眠的发生率高达38.2%,《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显示,当前我国成人每日平均睡眠时间为6.5小时。从2022年到2030年,成人每日平均睡眠时间要保持在7到8小时。你是否拖后腿了?

睡眠是怎样的过程

人的一生大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梦中度过的。睡眠质量的高低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医学研究分析认为,睡眠是人体进行自我修复的一种方式。人们通过高质量睡眠这种自我修复方式,可以迅速消除疲劳、恢复体力、提升记忆力、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而且,高质量的深度睡眠具有极好的美容功效,对促进人体正常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好的睡眠是指夜晚能快速入睡,醒来后精力旺盛、头脑清晰。正常睡眠是由非快速动眼期与快速动眼期两个不同睡眠时期构成的。在整个睡眠过程中,这两个时期交替出现。人们的睡眠大多从非快速动眼期开始,这一时期与人们体力恢复密切相关,又叫“体力恢复期”。在非快速动眼期持续一定时间后,人体开始逐渐进入快速动眼期,这一睡眠期与人的脑力恢复关系密切,身体也会在这个时期迅速作出反应,称为“脑力恢复期”。快速动眼期持续一段时间后,人体又会进入非快速动眼期,如此交替,每个完整的睡眠周期大约持续90分钟,每夜睡眠一般需经过3—5个循环。

失眠有多方面因素

目前我国居民的睡眠障碍以及带来的身心疾病问题日益突出。研究表明,长期睡眠不足会加大患心脑血管疾病、抑郁症、糖尿病和肥胖的风险,损害认知功能、记忆力和免疫系统。

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大多数人的睡眠时间都在缩短。谁“偷”走了我们的睡眠?专家表示,一方面是因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感觉竞争激烈、压力比较大;另一方面是不良生活习惯导致,如习惯性熬夜、沉迷手机等。此外,精神障碍因素,如抑郁、焦虑等大多伴有睡眠障碍,失眠常常是精神障碍症状的一部分。心理社会因素,生活和工作中的突发性事件会引发恐惧、担心、紧张等情绪,由此导致失眠。环境因素,环境嘈杂、空气污浊、居住拥挤或突然改变睡眠环境。生理行为因素,饥饿、疲劳等造成了生物钟的节奏改变,从而影响睡眠。药物食物因素,酒精、咖啡、茶、药物引起的兴奋、依赖或戒断它们所引起的不适感,都可能导致失眠。

人在一些重大事件发生时,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失眠症状,比如失恋、失业等,睡前剧烈运动、饮用咖啡等也会导致失眠。这类情况引起的失眠如果没有明显影响到生活、工作和学习,就不必过多担心。但是,如果失眠持续时间较长,已严重影响到自身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时,就要引起重视。

睡眠健康怎么来衡量

如何考量我们的睡眠健康?睡眠质量比起睡眠时间对人体健康所产生的影响更为重要,睡眠质量的高低是决定人体健康的关键因素。专家指出,要想取得较好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很关键。最佳睡眠时间为晚上11时至次日早上6时;而晚上11时至次日凌晨3时为睡眠黄金时间,此时肝脏的代谢最为旺盛。

年龄不同对睡眠时间长短的需求也不同。成年人的睡眠时间因人而异,通常为6~9小时不等,一般认为7个半小时是合适的。可是老年人的睡眠经常少到6小时。小孩最好在20:30之前睡觉,因为长身体。青少年应该在22时左右睡觉。一般情况一天有6-8小时的正常睡眠就很充足了。如果由于工作或其他事情耽误了睡眠,视耽误的多少可以适当弥补一些,一般总的弥补量不宜超过两小时。

在这里特别要提醒的是午睡时间应以1小时以内为宜,可以有效消除疲劳,又不至于睡得过沉而不易醒来。饭后不要马上坐下或躺下,应当站30分钟,其间可走一走,然后才可睡下,最好只睡30分钟。

什么时候应去医院就诊

失眠的症状表现:入睡困难,躺在床上闭着眼睛超过半小时没有睡意;不能熟睡,睡眠时间减少;早醒或醒后无法再入睡;频频从噩梦中惊醒,自感整夜都在做噩梦;睡过之后精力没有恢复,一觉醒来仍感全身乏力;容易被惊醒,或对声音敏感,或对灯光敏感;很多失眠的人每晚入睡时大脑常常处于亢奋状态,喜欢胡思乱想,无法安静入睡,失眠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3次;睡眠障碍至少已持续1个月;即使有足够的睡眠机会仍出现睡眠障碍等。

睡眠问题需要整体、科学地应对。每个人可以通过自律、健康生活,做到预防在先。但如果睡眠问题发展到影响日常工作、生活,失眠症状持续一个月以上而无明显病因,就不能光靠自我调整,此时应去医院检查是否有潜在的身体疾病或其他问题,遵循专科医生建议,调整睡眠模式。

改善失眠的一些小方法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