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带来严重冲击。如何为中小企业纾困解难,助其蓄力发展?前不久,工信部联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等17个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7方面25条具体措施。《意见》释放了哪些利好,一段时间以来政策实施效果如何?记者采访了工信部有关负责人、专家和企业。
瞄准难点痛点堵点 首次从制度设计层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近两年尤其是今年以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举措。此次印发的《意见》有何不同?
《意见》首次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进行制度设计,是对长期以来各地区、各部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的总结和提升。在工信部有关负责人看来,加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体系建设,制度是管根本、管长远的重大问题,有了一个良好的制度体系作保障,企业的发展就有了根本依托。
受疫情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些基础性、制度性问题凸显。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执行会长张竞强表示,中小企业量大面广,普遍存在抗风险能力差、统计监测难度大、缺少抵押物和信用建设不健全导致融资困难等问题。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工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兴波认为,中小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的产业链体系中分布最广、竞争和生存局面最复杂,同时,由于大多不占据头部或上游区位,加之一贯存在的融资、人才、创新等劣势,往往处于市场的高风险区。
针对这些问题,《意见》将制度设计放在第一位,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基础性制度、财税支持制度、融资促进制度、创新发展制度、合法权益保护制度、组织领导制度等7方面提出应对措施。工信部中小企业局有关负责人认为,主要有三个特点——
注重政策衔接。与《中小企业促进法》《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疫情防控以来出台的财税、金融、社保等一系列阶段性惠企帮扶政策相衔接,形成长短结合的多层次政策体系。
明确问题导向。聚焦中小企业发展及相关工作中的难点、痛点和堵点,重在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各项制度,完善基础性工作,形成常态化、长效化机制。
重视制度创新。更加突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加大对提升中小企业管理水平、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国际交流合作的支持力度。为更好帮助其应对各类不可抗力事件,创新性提出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应急救援救济机制,帮助中小企业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不可抗力事件。
在统计监测、政府采购和融资信贷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意见》对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给出了全方位支持。其中不少制度设计,都具体到了执行层面。张竞强表示,其中有几点值得关注。
首先,完善中小企业统计监测和发布制度,定期发布中小企业统计数据,研究编制中小企业发展指数。
“从经验来看,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已经成为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张竞强说,中小企业量大面广,统计监测难度大,但也必须掌握有关情况,以备调控和决策。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第三方评估,并公开向社会发布,以实现以评促优、以评促改,不断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特别提出强化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政策机制,提高中小企业在政府采购中的份额。“事实上,《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定,国家有关部门应当制定中小企业政府采购的相关优惠政策,财政部也于2011年出台相关办法,规定政府采购计划编制工作,制定向中小企业采购的具体方案,特别提出应当预留本部门年度政府采购项目预算总额的30%以上,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张竞强说,当前,加大政府采购将成为中小企业特别需要的订单来源,助力企业渡过难关。
此外,针对不少中小企业普遍反映的融资难问题,《意见》指出强化小微企业金融差异化监管激励机制,并首次特别提出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探索建立授信尽职免责负面清单制度。
张竞强解释,中小企业融资难与现有银行审批贷款实行终身追责制密切相关。一旦企业出现坏账,相关经手人都会被追责,这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银行向中小企业放贷的积极性。“负面清单就是将违规贷款的红线划出来,认定信贷从业人员尽职履行要求都可免责,将极大提升向中小企业放贷的意愿。”
下一步应加强跟踪督促 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