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再过几天,苏老师就要32岁了。32岁的他还在跑道上追寻自己的梦想,不断超越自我、突破自我、勇敢追梦,身体力行地给年轻人做好榜样,这就是真正的暨大骄傲、中国骄傲!”暨南大学2019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唐广顺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
唐广顺口中的苏老师,就是“亚洲飞人”、暨南大学副教授苏炳添,也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大学副教授。
据了解,东京奥运会结束后,苏炳添将回归校园,为暨大学生开设更加系统的课程。此前,苏炳添在采访中透露,完全退役之后,他将会在暨大任教。“比起做教练,我更喜欢当一名老师。”
“创造新的亚洲纪录”
8月6日晚,在东京奥运会4×100米接力决赛中,由苏炳添领衔的中国队以37秒79的成绩取得第4名,平了奥运会最好成绩。
在前几日的赛程中,苏炳添在男子田径100米比赛中以9.83秒的好成绩打破亚洲纪录,成为首位进入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选手,并在决赛中以9秒98的成绩获得第六名。
虽然无缘奖牌,但作为三战奥运的“老将”,苏炳添仍然创造了历史。
“中国田径队取得的优异成绩,离不开贵校对田径项目,尤其是男子短跑项目重点队伍、重点运动员长期以来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
赛后,中国田径协会第一时间向暨南大学发来了两封感谢信,祝贺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田径项目男子百米决赛中“创造了新的亚洲纪录”“创造了新的历史”。
暨南大学副校长王兵表示,学校会对苏炳添今后的田径事业发展做全力支持,希望苏老师未来在田径事业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据介绍,暨南大学共有5位健儿出征,他们分别是2017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硕士苏炳添、2017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二沙班)本科毕业生吴瑞庭、2018级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研究生陈艾森、2019级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研究生谢思埸和2021级运动训练专业的新生严海滨。
2019年,苏炳添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体育科学》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新时代中国男子100米短跑:回顾与展望》。他在论文中写道:“近年,我国运动员的运动寿命不断延长,且出现了‘大龄’依然创造个人最好成绩的现象,如笔者在29岁依然跑出9.91秒的世界级成绩。”
在论文中,苏炳添等人提出,100米短跑跻身世界前列的原因包括践行科学化训练理念、打造良性团队竞争模式、实施“接力促单项”策略、贯彻“走出去,请进来”方针、组建完善的训练保障体系、注重提升运动员素养等。
“如果没有苏炳添提供的数据和亲自实践,我们不可能完成该论文。”论文第二作者、暨南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邓民威告诉《中国科学报》,苏炳添在田径场上不断推进亚洲纪录,用实际比赛成绩颠覆了“身体条件不适合”等传统认知。
文章对中国未来短跑的训练具有前瞻性、引领性、指向性。“我相信,在苏炳添的引领下,中国短跑将来一定会更好。”
“努力就可以创造奇迹”
1989年8月29日,苏炳添出生在广东省中山市古镇镇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他从小就在泥地里打滚,度过了农家子弟普通而快乐的童年。初中时期,苏炳添与短跑结缘。
2004年11月,15岁的苏炳添第一次参加了正规比赛——中山市中学生田径比赛。结果他在100米的比赛上以11秒72的成绩(秒表计时)拿到第一名。
之后,中山市体校田径教师宁德宝把苏炳添招入麾下。同年12月,苏炳添被中山市体育运动学校录取,开始接受系统化的专业训练。
2006年,在香港对抗赛上,苏炳添收获了100米和200米比赛的冠军,在100米跑出10秒59、200米跑出21秒多的成绩都接近了健将级运动员的水平。同年12月,苏炳添被招进广东省田径队,正式成为一名专业运动员,师从田径名将袁国强。
据了解,苏炳添职业生涯中已经9次“破10”,每次破10秒,都是巨大的飞跃。
苏炳添于2009年入读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2017年硕士研究生毕业。据任课老师反馈,即便训练是高强度的,苏炳添对学业也没有丝毫懈怠,无论多晚都会对课程信息、学业情况进行反馈,不懂就问,直到把知识点弄通、把功课做到位。
2019年,苏炳添进入北京体育大学,目前在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
此前,《中国科学报》记者曾于2016年9月两次面对面采访过苏炳添。
一次是在暨南大学2016年新生开学典礼上,苏炳添与暨大新生聊人生、谈体育、说学业,让新生零距离感受到风云学子的风采;另一次是在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小学举办的“红领巾与奥运精神同成长”新少先队员入队仪式上,苏炳添为一年级的新队员佩戴红领巾并演示跑步。
在采访过程中,他显得十分随和,像个邻家大男孩,表现出一个“儒将”的风度。
苏炳添在暨南大学就读期间,曾积极报名参加过2011年、2013年的暨南大学校运会,并作为运动员代表进行宣誓。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