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揭秘:“论文工厂”的造假论文有这8大特征!
编译|刘如楠
被屡禁不止的“论文工厂”仍在持续不断地输出造假论文。
近日,发表在《欧洲生化学会联合会快报》(FEBS Letters)上的一篇文章揭示了论文工厂的原始真相。2018年以来,经过作者对多篇论文的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有数千篇论文可能来自论文工厂。
作者指出了论文工厂造假论文的8大特征:具有相似的文本和结构;可能存在造假模板,图像数据会在不同文章中反复使用;原始数据图像来自不同模块的排列组合;引用文献与内容毫不相关;不同作者从同一台计算机提交手稿……
“论文工厂”造假论文:8个典型特征
2018年初,欧洲生化学会联合会(FEBS)出版社期刊编辑、德国海德堡大学生物化学中心的Jana Christopher等人发现了一种令人不安的潜在欺诈类型。一些论文手稿可能是按照某个模板来展示伪造数据的,这表明存在“论文工厂”:即出售假科学论文手稿的非法组织。
经过作者调查研究发现,自2018年以来,目前有数千篇论文可能来自论文工厂。
由诚信研究分析师、科学家、期刊编辑和记者组成的一个国际小组调查发现,论文工厂的服务可能包括数据捏造、出售作者、伪造同行评议和引用计划等。通常,这些论文手稿在多个方面都很相似,往往能顺利通过同行评审,且引用情况良好。
论文工厂对文献和后续研究的影响有多大尚不清楚。近两年,在生命科学领域大量可能出自论文工厂的论文被撤回。今年1月,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一次性撤回了68篇来自中国医院作者的论文,其中绝大部分出自知名大学或其附属医院。尽管如此,仍有数千篇此类论文尚待确定。
据报道,在伊朗、印度和俄罗斯等国均有论文工厂运行。除了生命科学领域的论文,也涉及人文社科、计算机科学和工程等领域。
Christopher指出,对于可能来自论文工厂的论文手稿,其指示性特征包括:
1.与其他论文/手稿的文本的相似性;
2.与其他论文/手稿在面板的组成和组织、注释样式、图表格式方面的相似性;
3.公式化的标题和结构;
4.杂志的稿件提交系统将稿件标记为,不同作者从同一台计算机提交;
5.作者使用商业的、非学术的电子邮件地址;
6.作者的ORCID ID(开放研究者与贡献者身份识别码)丢失或为空;
7.参考文献列表包含无明显原因的无关论文引用;
8.使用作者推荐的审稿人时,审稿时间异常短,且评审结果为肯定。
案例解读
案例1:论文工厂或存在造假模板
论文工厂似乎有论文模板,在几篇不相关的论文中,其文本、表格、图形的总体布局和设计十分类似。其图像数据被重复使用,不仅限于蛋白质印迹、显微照片等,还包括表格、散点图、条形图,甚至是数字。
图1显示了2018年10月,在《皇家学会开放生物学》上发表的两篇不相关文章中的重复图像和具体数字,分别用蓝色和紫色框标记,这两篇文章来自不同的作者,都在2020年7月被撤回。
图1 源自欧洲生化学会联合会快报(下同)
案例2:引用文献与内容毫不相关
可能出自论文工厂的论文还会互相引用,这增加了它们的可信度。
最近提交给FEBS的一份论文手稿中,描述了miRNA、靶点及在特定疾病中的作用,参考文献列表引用了几篇文献,但这几篇文献中既没有miRNA、也没有靶点、更没有相关疾病机制。这表明,这些论文纯粹是为了引用而列出的。
仔细检查4篇被引用的论文后,Christopher发现,每篇文章都包括一个条形图,值与新提交的论文手稿中的一个图形相同,但标签不同,设计和颜色也有所改变,见图2。这4篇文章来自中国不同医院的不同作者,发表在2种杂志上,Christopher等及时提醒了他们。
图2
案例3:原始数据图像的背景和内容可随意组合
对于Christopher等检测论文工厂论文工作而言,围绕图表的原始数据制定一项强有力的规范至关重要。
Christopher等还观察到,免疫印迹的原始数据经常会被操纵或完全捏造。据报道,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s,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图像合成技术)可以通过计算机生成外观极为逼真的蛋白质印迹,创造出人们通常所称的“深度假货”。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