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第十三届创新中国论坛成功举办
9月18日,由中国科学报社、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联合主办的第十三届创新中国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以“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为主题,邀请科学家、经济学家、科技政策专家以及企业家等,从国家发展战略视角,围绕影响基础研究发展的各个方面展开深入讨论。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志珍,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杜祥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嘉麒等专家学者出席论坛。本次论坛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主持。
王志珍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报社党委书记刘峰松在致辞中表示,当下,人们对基础研究的关注已不再局限于科学领域,而是成为社会公共舆论场的重要话题。中国进入发展历史进程的新阶段,探讨基础研究以及自由探索的重要性十分必要,本次论坛的召开意义重大。
刘峰松 中国科学报社党委书记
北京大学校长助理、经济学院院长董志勇在致辞中表示,与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要求相比,我国基础研究水平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必须从基础研究做起,坚持稳定支持、鼓励持续探索,坚持创新管理、营造良好氛围。
董志勇 北京大学校长助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
杜祥琬认为,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科技强国建设的根基之一。做好基础研究,要培养具有基于厚重的基础研究的科学发现能力;要营造宽松和宽容的环境和氛围,鼓励科技人员有自己的兴趣并潜心钻研;更要从小培养创新的素质,鼓励小孩子有兴趣、爱质疑,允许不同思想的碰撞。
杜祥琬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
刘嘉麒谈到体会时表示,真正的创新和原创,很多是通过基础研究做的。基础研究主要是少数人来做,政府、高校院所等要在政策方针上予以大力支持,优化人才培养和平台搭建,改革评价体制,为基础研究创造条件。
刘嘉麒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局长苏刚通过分析科技发展史论述了基础研究的重要性,介绍了中科院基础研究的使命定位、相关进展等。
苏刚 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局长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中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首席科学家曹臻生动讲述了四代人逐梦宇宙线研究的故事。他深有体会,只有扎根于祖国的科技事业,尤其是赶上建设科技强国的发展大潮,才能真正促进宇宙线研究向前发展,使得百年事业持续繁荣、迈上新的台阶,引领该领域的腾飞。
曹臻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中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首席科学家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研究院院长、《新资本论》《新经济学》作者向松祚强调,创新生态体系是一个持续动态演化的生命体系,开放、多元、自由、包容的生命体系持续不断从外部汲取或自我创造。
向松祚 《新资本论》《新经济学》作者、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研究院院长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社会经济史研究所名誉所长萧国亮从经济史角度指出,对于中国来说,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使中国成为世界一流的强国,基础科学的发展和突破是此题中的应有之义。
萧国亮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北京大学社会经济史研究所名誉所长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