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科学 >

产出一个诺奖要多少成本?在美国需要280亿美元!

时间:2021-10-12 09:29|来源:网络整理|编辑:|点击:

 
 
产出一个诺奖要多少成本?在美国需要280亿美元!  
 

10月4日~7日,2021年诺贝尔奖3大自然科学奖项陆续揭晓,并再次引发对中国科学家何时再获诺奖的讨论。

这些诺奖级重大成果是如何产出的?中间有哪些趣事?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在日前举行的2021中关村论坛上,美国斯坦福大学结构生物学教授、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迈克尔·莱维特(Michael Levitt)亲临现场,以“重大研究成果的发现离不开开放的基础科学”为题,进行了分享。

产出一个诺奖要多少成本?在美国需要280亿美元!

迈克尔·莱维特作报告。郑金武摄

基础研究很难“规划”

“什么是基础科学?它是意料之外的发现,是没有办法预测的。”迈克尔·莱维特表示,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就是完全出乎意料的发现。

现在,许多国家都喜欢有“五年规划”,想对未来进行规划。“不可预测的东西怎么规划?” 迈克尔·莱维特表示,这是基础科学发展过程遭遇的一个挑战。

在迈克尔·莱维特看来,基础科学就像“斯里兰卡的三个王子”的神话故事,或者像买彩票一样。

斯里兰卡的王子们一路上出海去锡兰岛寻宝,意外发现了很多他们并没有去寻求但很珍贵的东西。基础科学成果,往往也是“意外发现的有价值的物品”。“一个科学发现,就像是中彩票一样,很难按照计划走,很难预测。”迈克尔·莱维特表示。

如今,世界不断走向开放,能不能一个国家做基础科学,一个国家做转化工作,另一个国家做工程工作?“为何所有的国家都需要基础科学?”迈克尔·莱维特说,“因为我们要教给人们怎么探索未知,不仅是科学未知,也包括治理的未知,经济领域的未知,每一个领域都需要鼓励大家探索,这就是基础科学的价值所在。”

“我首先要有一张彩票,如果不止一张就更好了。”迈克尔·莱维特说,各国首先要积极推动基础科学发展。

诺奖产出成本非常高

迈克尔·莱维特认为,目前开展基础科学研究的机构主要有两类,一是大学的研究机构,二是类似医学院这样的研究机构。这两类机构最有可能产出诺贝尔奖。

那么,产出一个诺贝尔奖,需要多少成本呢?迈克尔·莱维特以2015年各个国家在基础科学上的投入为核算基数,估算了诺贝尔奖的产出成本。

据估算,诺贝尔奖获得者平均产出成本,在美国是280亿美元;其他国家围绕这个均值上下浮动。“这只是一个大概的概念,不是一个非常准确的数字。”迈克尔·莱维特强调。

在科学研究领域,多位科学家合作产生成果的情况非常多。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获得诺奖了,应该把诺奖颁给谁呢?“我们如何知道谁是真正发现的那位科学家呢,应该把奖归功于谁?这个很难去定论。”迈克尔·莱维特说,“所以你不得不去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

不过,也有一个简单的方法。“相信诺贝尔奖委员会。”迈克尔·莱维特说,“很多委员会中的委员,都是特别优异的,他们的评判工作非常优秀。没有哪个科学委员会像他们那样,付诸如此多的努力,决定最终奖项归功于谁。”

半数诺奖得主的朋友是诺奖得主

迈克尔·莱维特还发现,有一半的诺贝尔奖得主,他们都是诺贝尔奖得主的学生,或者在他们的职业生涯、研究生涯中,曾经遇到并且认识、共事于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例如,英国生物学家和结晶学家马克斯·佩鲁茨(Max F. Perutz)与同事约翰·肯德鲁一起,共同获得了196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他们的研究帮助生物学家了解了分子在运输血流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时所起的作用。

弗朗西斯·克里克和詹姆斯·沃森分别于1948年和1951年加入了马克斯·佩鲁茨的实验室。后来,弗朗西斯·克里克和詹姆斯·沃森两位科学家因阐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共同获得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我是幸运的,曾与上述两位科学家(克里克和沃森)都有过共事的经历。”迈克尔·莱维特说。而他后来因为“为复杂的化学系统发展了多尺度模型”,获得了2013年诺贝尔奖化学奖。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