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科学 >

勇于担当 敢为人先

时间:2020-10-22 09:38|来源:网络整理|编辑:采集侠|点击:

 
 
勇于担当 敢为人先  
——走进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本报记者 李晨阳

2020年3月初的一天,武汉战“疫”正紧。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接待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带来了一种治疗新冠肺炎的新型干细胞药物。

干细胞药物,即便对很多专业医学人士来说,也是个新鲜事物。“干细胞是什么?”“有用吗?用了会有什么后果?”“做可以,你们要承担所有责任!”这支来自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战“疫”科技攻关团队,一腔热血逆行武汉,却吃了不少闭门羹。

幸运的是,张定宇信任他们。

多年积淀 一朝亮剑

3月5日,CAStem细胞注射液治疗新冠病毒致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临床试验在金银潭医院正式启动。

CAStem是一款干细胞药物的名字,意为“中科院的干细胞”,是实验室自主研发的干细胞药物。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国家干细胞库执行主任郝捷请同事把这几个字母写在自己的防护服上,坚定地走进了医院的隔离区。

在这里,她看到凝聚了大家智慧和心血的细胞药物一滴一滴输入新冠肺炎患者体内。医护人员发现,这些接受了干细胞药物治疗的病人的呼吸功能、肺部病灶特别是肺纤维化症状均有改善。

在送接受过干细胞药物治疗的痊愈患者出院时,一位患者激动地对他们说:“你们研发的药物太好了,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不仅在武汉,这支队伍还先后在北京、哈尔滨开展相关临床研究工作,三地共救治74名患者。

CAStem——这个带有鲜明中科院烙印的产品,成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复的唯一一个具有自主产权的干细胞药物,更入选了国家救治新冠患者的“三药三方案”。

4月14日,科技部负责人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郑重宣布:干细胞应用于新冠肺炎的临床治疗安全性良好!

此次抗疫攻关中,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亮出两件利器:CAStem干细胞注射液和新一代恒温CRISPR法核酸检测试剂盒(CASdetec)。后者革新了核酸检测的技术原理,有望摆脱对昂贵PCR仪器的依赖,让检测走进社区甚至家庭。

多年关注呼吸系统疾病、把干细胞药物推向临床一线、开发新一代核酸检测技术、致力于相关标准及知识产权政策发布和完善、全链条布局打通创新成果转化渠道……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积淀多年的工作,在疫情暴发的非常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次疫情的考验让我们知道,这是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队伍,是一群有家国情怀的人的聚集体。”中科院院士、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周琪说。

时代变迁 奋斗不变

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前身是“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91年成立。它是我国最早开展生殖生物学研究的基地,是美国洛氏基金会在全世界设立的“二十一世纪生殖与避孕研究网络”7个成员之一,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在全世界设立的6个“胚胎着床研究中心”之一,在世界和中国生殖研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进入新世纪,世界科技格局和研究范式发生全新变化,实验室前瞻性布局了生殖工程研究方向,把前沿生殖技术的创建及应用列为实验室的重要发展目标,并以此为核心,不断壮大干细胞研究团队,到2015年,实验室从事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领域研究的研究员达到9位。

干细胞等先进技术与传统生殖生物学的交叉融合,为实验室生殖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在生殖生物学研究方向产出了多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创新成果,如利用四倍体补偿技术证明iPS细胞的全能性、同性生殖、人工配子、表观遗传新机制、非人灵长类胚胎超长时间培养等,使传统学科焕发了新的生机。

到2015年,实验室已成长为我国干细胞和生殖生物学领域领先的研究实体。与此同时,“计划生育”已经不再是国家需求,这4个字已经不能代表实验室所承担的使命,通过申请、论证、现场评估,获科技部批准,实验室成功更名为“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并在2016年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进入“优秀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序列。

基础研究 硕果累累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