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双非”高校博士首发顶刊:搞出个“零”的突破!
文 | 《中国科学报》记者 张晴丹
除了家人外,陈凯最牵挂的就是他的重要小伙伴——蚕。近日,这个最好的“搭档”为他带来了学术生涯中第一篇PNAS文章。
陈凯所在的江苏科技大学生物技术学院、农业农村部蚕桑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谭安江教授团队,首次实现了在家蚕体内合成植物化合物甜菜红素。陈凯为该论文第一作者。
这些年,通过以蚕作为模式动物进行研究,陈凯已收获数篇论文。问及做科研的心得,他认为,做研究之前,一定要想清楚自己是否对这个工作有兴趣,否则勉强下来会很累,做科研最怕应付。
陈凯
第一次在动物上合成植物色素
何为甜菜红素?
甜菜红素是一种天然植物色素,最早提取于一种长得很像萝卜的甜菜根,又名甜菜头。甜菜红素在很多蔬菜、水果中都有,比如我们常吃的红心火龙果。因其具有抗氧化、防便秘、降血脂、提高免疫力等功效而深受人们喜爱。
“以前,甜菜红素主要从植物中提取,最主要的原料是红甜菜。传统提取技术效率低、纯度低,后来研究人员虽对技术进行了升级,但提取纯化过程仍旧烦琐,且存在残留问题。”江苏科技大学副教授陈凯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
谭安江研究员很早就有了在动物上做植物色素研究的想法。2021年,从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博士毕业的陈凯,加入到谭安江团队,开启了这项研究。
这是一次零的突破,在此之前从未有人在动物里合成过甜菜红素。因为天然植物色素的生物合成通路很复杂,在动物体内表达非常困难。
“蚕是天然的生物反应器,我们以酪氨酸为底物,通过遗传转化在蚕体内导入关键的3个基因,分别是CYP76AD1、DODA和Glucosyltransferase,经过3个酶促反应和一些自发反应,靠蚕体自身合成甜菜红素。”陈凯介绍。
这些甜菜红素主要在幼虫丝腺中合成并积累,伴随着吐丝过程分泌到蚕茧中,形成的蚕茧呈现明显的红色。
普通蚕茧与含有甜菜红素的红色蚕茧
并且,只要把这些红色的蚕茧在水里泡一下,这种植物色素就能析出溶解在水里。通过这种方法很容易就能把甜菜红素提取出来,其含量是14.4微克/毫克。
“经过我们的检测,提取了甜菜红素后的蚕茧品质并未受影响。该研究不仅破解了甜菜红素的提取难题,还可以实现2种收益:一是蚕丝本身,二是额外获得的甜菜红色素,大大提高了蚕产业价值,可谓一举两得。”陈凯说。
更重要的是,科研团队证明了可以在昆虫中成功实现跨界之间的异源表达,为天然化合物的异质生物合成提供了一个重要参考。
投稿最顺的一次,仅用了2个月
在2021年研究初启时,陈凯从没想过自己的研究会登上顶刊。在此之前,他也不具备向顶刊投稿的经验。
但是,当团队在蚕茧上获得了甜菜红素时,大家怀着激动的心情,决定冲一冲PNAS。毕竟,这是史无前例的发现。
2022年年底,团队已经基本完成数据的采集工作,今年初又补做了一些实验。文章经过两个多月的打磨,终于在4月19日投出。
这篇承载着诸多期许的文章一经投出,陈凯的一颗心就再也没有安稳过。他天天查看文章的实时状态,当看到被送审时,紧绷的神经终于稍微松快了一些。“我研究过别人投顶刊的经验,像PNAS送审的概率大约是10%,只要送审了希望就很大。”
投稿一个月后,团队收到了两位审稿人比较正面的意见,这相当于成功了一半。两位审稿人都认为这项研究很有意思,并提出了一个相同的问题:通过遗传转化把3个基因导入蚕体内发生反应,在表达甜菜红素后,是否会影响蚕的健康生长、正常孵化,对蚕本身是有益还是有害?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