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科学 >

诺奖解读:一场科学接力,他们突破成药性关键问题

时间:2023-10-04 05:06|来源:网络整理|编辑:|点击:

 
 
诺奖解读:一场科学接力,他们突破成药性关键问题  
 

 

·“卡里科和魏斯曼是互补的,一个掌握核心技术,一个需要技术解决重大生物学问题(他们当时想要开发HIV/艾滋病的mRNA疫苗)。这样的组合往往能擦出创新的火花。”

·“下一个最有可能的mRNA技术应用在流感预防、RSV(呼吸道合胞病毒)预防和肿瘤治疗领域。欧美药企已经在做相关临床三期研究,可能很快就会有成果出现。”

10月2日,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卡塔林·卡里科(Katalin Karikó)和德鲁·魏斯曼(Drew Weissman),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核苷碱基修饰,从而开发出有效的抗COVID-19 mRNA疫苗(详见澎湃科技报道: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两位mRNA技术开创者获奖)。

澎湃科技联系到多位从事mRNA研究的科学家,解读这一发现的意义和应用前景。他们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林金钟,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周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威斯津生物联合创始人宋相容,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吴立刚,斯微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航文,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吴宇轩,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课题组长王海。

接受采访的多位科学家表示,卡里科和魏斯曼在今年获奖,与mRNA疫苗在新冠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密不可分。此次mRNA技术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对于mRNA行业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

【对话】

成百上千科学家使mRNA疫苗成为现实,新晋诺奖得主突破成药性关键问题

澎湃科技:能否介绍下mRNA?

林金钟(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m指的是信使,RNA是核糖核酸,mRNA(信使核糖核酸)是遗传信息传递的中间体。蛋白质在我们的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蛋白质是根据信使RNA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产生的,你可以把mRNA理解成一张图纸,每一张图纸都对应一个蛋白质,所有蛋白质的产生都需要一张对应的图纸。而遗传信息从基因里来,但DNA不能作为蛋白质合成的图纸,需要把它编码出来,RNA是由DNA的一条链作为模板转录而来的。

澎湃科技:你如何评价mRNA在今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两位科学家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周毅(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组长):古话说,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我认为比起其他获得诺贝尔奖的成果,卡里科和魏斯曼获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占了“天时”。mRNA疫苗对于新冠疫情的及时干预,对全球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与他们的获奖有着密切关系。

实际上,早在20世纪后半叶,人们就已经有了将mRNA包裹在脂质体中并送入细胞的想法。但是,那时候人们并没有想到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制造疫苗。主要的问题是,RNA出了名的不稳定,容易降解,而且这些mRNA在被送入细胞之前,就会被自身的免疫系统识别并消灭,这些核心问题一直无法解决,使得研发mRNA药物或疫苗的机构或厂家纷纷退却。然而,卡里科和魏斯曼的核心发现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得mRNA疫苗的开发成为可能,特别是对抗COVID-19的mRNA疫苗。

作为一名一线科研工作者,他们的获奖非常令人振奋。这是一项基础科学的原创性发现,发现了修饰后的核苷酸可以免受免疫系统攻击。正是由于这些研究成果,人们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研发出了能有效抵抗新冠疫情的mRNA疫苗,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这无疑是一项伟大的贡献。当然,这里所说的“迅速”,是相对历史上人类为大规模传染病所付出的代价和研究防治措施的周期而言的,也是相对于一款药物、疫苗、疗法从细胞、动物模型到多期的临床通常所要经历的漫长的研发周期而言的。

宋相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威斯津生物联合创始人/总经理):通俗地讲,如何让mRNA更好地为生物制药学家所用?就是不断改进它的安全性和效用。卡里科和魏斯曼的研究就做到了这一点。mRNA是人体中的遗传物质,指示细胞制造蛋白质。未经改良的mRNA无法逃脱人体免疫系统的检测,卡里科和魏斯曼改良了mRNA,他们用假尿苷替换尿苷(mRNA分子的四个分子砌块之一),使mRNA能够避免立即被免疫系统检测到,并保持更长时间的活性。这一基本发现为改良mRNA在未来广泛的疫苗和治疗中的潜在应用铺平了道路。其实mRNA技术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但目前关键技术发展还不是很成熟,比如如何优化mRNA、如何改进递送载体,这两位科学家主要攻克的就是第一个问题。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