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科学 >

控制全球变暖程度有望减少7成物种灭绝

时间:2023-10-06 06:04|来源:网络整理|编辑:|点击:

 
 
控制全球变暖程度有望减少7成物种灭绝  
 

 

  ?

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当今全球两大热点和难点问题,事关人类可持续发展。人类要解决全球变暖和生物多样性受损“双重危机”,必须将这两大热点难点问题视为相辅相成的两个目标协同推进。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最新报告,19世纪中叶以来,地球表面平均气温升高约1.1℃,海平面上升约20厘米。这些看似微小的数字变化,已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影响。在严峻的自然选择压力下,生物界开始通过自身演化应对这一生存挑战。探究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意义重大。

地球生命诞生至今,演化始终是生命的主旋律。在地球演化的不同阶段,无论是海陆变迁、沧海桑田,还是火山喷发、气候骤变,生命演化无不对这些生存环境的巨变表现出独特的响应,由此产生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演化现象。这些精彩而神奇的生存之道,对我们认知自然演变和生命进化,理解当今地球生物多样性的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警示。

近代以来,对人类生活与生产活动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莫过于气候变暖。从陆地、森林到海洋,处于不同地理环境下的生物都在为适应气候变暖而努力,彰显出演化法则的强大力量。

生命大爆发与生物大灭绝 气候变暖都是主要推手

在地球46亿年的漫长演化过程中,从炙热的岩浆海到海洋覆盖于地球表面,从无氧大气环境到有氧大气环境,无论是板块构造运动主导的地球海陆变化,还是地幔岩浆活动引发的大规模火山喷发,都对地球气候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地球有生命开始,大气二氧化碳含量一直处于波动之中,如今的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在地球历史上处于中低水平。地质古生物研究显示,地球绝大部分时间内都属于“温室气候”,南北两极都没有常年的冰盖。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的地球温度比现代高很多。

4亿多年前,海洋生物首次踏上陆地,彼时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高达7000ppm。那时的地球环境跟现在完全不同,地表平均温度比现在高出10℃。距今3.8亿至3亿年前,随着陆地森林的扩张蔓延,大型植物繁盛,植物的根系深入地下并加速风化过程,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捕获存储进了石灰岩等岩石中。这最终在距今3亿年前引发了二氧化碳含量的大幅度下降,导致冰川时代的降临。距今3亿至2.5亿年前,地壳板块运动剧烈,火山活动频繁,再次将大量二氧化碳释放入大气,使其在空气中的浓度从400ppm猛增到1800ppm。此后,二氧化碳含量再次缓慢下降。

到了300万年前,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和今天的浓度差不多,约为400ppm。自此之后,二氧化碳浓度呈缓慢下降趋势。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爆发前的1万年内,二氧化碳浓度维持在280ppm左右。工业革命之后,二氧化碳浓度再次开始上升,尤其是最近100年增速飞快,202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已高达412.48ppm。

在地球生命史上,几次重大的生物进化事件都与气候温暖密切关联。距今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尤其是奥陶纪,由于气候温暖、海侵广泛,接连发生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和奥陶纪生命大辐射,这些事件一举奠定了显生宙生物多样性演化格局。

中生代气候总体处于温暖状态,全球通常只有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差异。当时爬行动物繁盛,在三叠纪实现了海陆空全面演化,陆地恐龙、海里鱼龙、天空翼龙成就了生命史上巨龙演化的宏伟场景。有研究表明,在距今约9000万年前的白垩纪中期,当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1000ppm,气温比现在平均高出6℃。

新生代早期的地球也比现在要热很多。距今5600万前的“古新世-始新世之交极热事件”时期,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约900ppm,气温在几千年内升高4-5℃,南北两极都缺少常年冰盖。恰是在那个时候,哺乳动物也迎来演化的高光时刻,鲸鱼下海遨游、蝙蝠上天飞翔,陆上哺乳动物称王,大型哺乳动物开始出现。

上一篇:邵新宇院士,新职明确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