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贾建平:历时20年致力于破解这一世界难题,影响超5000万中国人
世界上第一例阿尔茨海默病是由基因突变所引起,但是这个结果迟到了100多年才被发现。1901年,德国医生Alois Alzheimer迎来了一位患者,她表现出记忆减退、淡漠、语言障碍以及行为异常等症状,但医生无法明确诊断她罹患的疾病。
5年后,Alois Alzheimer对这位患者进行了尸检,发现她的大脑出现了脑萎缩、淀粉样斑块和神经原纤维缠结等病理情况。这个独特的病例成为了阿尔茨海默病的开端,医生的名字也被用来命名这一疾病。
2013年,经过基因分析,科学家们发现这位患者的脑标本携带早老素1(PS1)基因突变,至此才证明这是一例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这个锁在魔盒里的基因之谜才被打开。
截至目前,几乎所有阿尔茨海默病的重大发现都是基于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得到的,例如1992年英国科学家John Hardy等提出的淀粉样蛋白级联瀑布假说等。因此,研究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对我们理解和应对这一全球极具挑战性的疾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然而,在2000年之前,中国从未报道过一例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这引起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贾建平的思考:难道中国不存在这种疾病吗?于是他带领团队开始了长期探索,以了解中国的阿尔茨海默病是否受遗传因素影响、是否携带基因突变。
贾建平在实验室
阿尔茨海默病中国患者也有被关在魔盒里的致病基因吗
2000年,贾建平接诊了一位51岁的女性患者,通过详细问诊和检查,确诊她患上的是阿尔茨海默病。进一步询问后发现,其亲属中也有与她类似的症状,这引起了贾建平的高度重视。于是,他带领团队到患者家中进行了详细随访,结果令人震惊:患者家族连续5代都有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这一发现成为了中国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研究的起点。
通过对这个家系的进一步遗传学检查,贾建平在世界上首次报道了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相关PS1基因的V97L突变,开启了中国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研究先河。在他的影响下,中国其他团队也开始陆续关注、发现和报道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推动了中国阿尔茨海默病遗传研究的发展。
目前已知,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的三大致病基因包括PS1、早老素2(PS2)和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基因,这些基因大多是在西方高加索人种中发现的。
那么,中国人是否存在这三大已知致病基因以外的其他相关致病基因呢,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贾建平的脑海中。如果能找出中国人新的致病基因,将有可能从遗传角度发掘出适合中国人的阿尔茨海默病干预新方法。
贾建平为患者治疗
因此,他建立了中国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注册登记网进行长期研究,对全国几百个家系的5000余名成员一一随访,结果发现携带三大已知基因的家系只占17%,其余83%都不携带。这进一步证实了他的想法:中国人可能还有其他致病基因。
于是,他进一步对连续3代以上都有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典型家系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根据疾病与携带基因的关系,并通过几十个分析软件的功能预测,最终从人体携带的几万个基因中,发现ZDHHC21和SORBS2为两个中国人特有的阿尔茨海默病新致病基因。
再经过细胞和转基因小鼠验证后,明确了它们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致病通路和机制。迄今为止,这是除三大已知致病基因以外,由中国人第一次发现的新致病基因,为世界遗传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除此之外,他还相继发现106个阿尔茨海默病相关基因突变和变异位点,绘制出中国阿尔茨海默病遗传基因图谱,尤其是中国人特色基因的遗传规律,为基于遗传学的阿尔茨海默病预防和治疗策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