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来到维新太空。我是主讲人焦维新,今天跟大家介绍水星的问题……”10月24日,科普“网红”、77岁的北大地球与空间学院教授焦维新,在社交平台上更新的最新科普视频开头讲道。
10月24日,焦维新在自己的社交平台账号上发布了有关水星的科普视频。(07:35)
退休以来,他累计出版了近50本科普读物,发布了近1000条科普小视频,点击量超过1亿次。
“五十载光影飞逝,一位是最敬业的科普作家,一位是最负责的编辑、最忠实的读者,他们心有灵犀,携手走过半世纪风雨神采依旧……”今年重阳节前夕,在北大2023年金婚庆典活动上,当焦维新与夫人刘月兰携手走过红地毯时,主持人介绍道。
近日,焦维新和刘月兰接受澎湃新闻采访,讲述了焦维新成为科普“网红”背后的故事。
焦维新出生于1946年,原本早在2010年就退休了。退休后,他一直热心于做科普,并于2016年起被北大返聘为本科生开设新课程,因而几乎每天要工作不少于10小时。
焦维新写科普书时,刘月兰就当他的读者和编辑;录科普视频时,刘月兰就当他的导演和摄影师。
“我们的退休生活似乎单调了一些,可每当看粉丝们的留言,了解到他们从科普视频中获得知识后很满足,我们就感觉付出的心血很有价值。只要有人愿意看,我会一直把科普视频做下去。”焦维新说。
“太空导游”与科普“网红”
10月24日下午,焦维新的B站账号更新了一条有关水星的问题的视频。视频开头介绍中,在焦维新名字下方写着“太空导游”四字。
为何身份介绍中写的不是“北大教授”,而是“太空导游”?
焦维新告诉澎湃新闻,“太空导游”是学生们对他的称呼,他欣然接受了。
他于1965年考入北大地球物理系,1970年3月毕业后一直在北大地球物理学系(现为北大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在北大任教期间,焦维新承担了较多的教学工作。在刘月兰印象中,即使是上过很多次、很熟悉的课程,焦维新每次也仍会很认真地提前做准备,将最新的前沿知识信息融入课堂教学。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太空,激发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焦维新在北大开设了多门全新的课程,并编写出版了相应的教材——包括我国第一本空间探测方面的教材。
教学中,焦维新总力求自己先将所有知识都消化吸收后,再传授给学生,并做到了让自己的课有趣、易懂,让学生爱听。
正因如此,在焦维新退休前,北大学生选修焦维新的课有时要靠抢。北大新闻网的报道曾提到,2006年新学期开学第一周,选修热门通选课要靠“抢”,其中焦维新开的“太空探索”课可接纳人数为200,已选人数却达到了378。
焦维新坦言,实际上课时,他课堂上常常学生爆满,连教室过道里都挤满了人。因受学生喜爱,他收获了学生们“太空导游”的爱称,并曾当选北大年度“十佳教师”。
也因此,早在退休前,焦维新就萌发了要做些科普工作的想法。退休第二年,他就加入了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开始到全国各地的学校、科技馆等做科普讲座。
“在2016年应邀回北大给本科生上课之前,我每年要讲100多场科普讲座。”焦维新说,2016年,北大地球与空间学院邀请他回北大为本科生新开一门“空间科学与技术基础”课。他至今仍在给北大地球与空间学院的学生们上这门课,因而现在每年大约会讲五六十场科普讲座。
焦维新在给北大的学生上课。图片来自 北京大学
多年的科普工作,使“太空导游”焦维新的“粉丝”遍布全国各地。焦维新还将自己的微信昵称设为了“太空导游”。
知识类短视频兴起后,有人建议焦维新到网上发布科普视频,于是他开启了用短视频在网上做科普之路。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