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孤独时会社交、愤怒时会跑步,是否应让AI更像人?
·在一项研究中,当类人智能体非常饥饿时,它们会在正餐之外吃点小吃;当感到愤怒时,会去跑步来释放愤怒;当感到伤心时,会寻求信任的朋友的支持;当感到厌恶时,会练习深呼吸和冥想技巧。
·在另一项关于用户是否会对ChatGPT产生爱情的研究中,“我们的结论发现,用户会对GPT产生亲密、激情甚至承诺,这就是爱情三要素了。”
半导体公司英伟达、华盛顿大学等研究团队发布了相关类人智能体的研究《类人智能体:模拟类人生成智能体平台》(Humanoid Agents: Platform for Simulating Human-like Generative Agents)。
自斯坦福大学研究团队将25个AI智能体安排到一个虚拟小镇上生活之后,用大语言模型来构建人类行为智能体的研究也慢慢多了起来。
本月,半导体公司英伟达、华盛顿大学等研究团队发布了相关类人智能体(Humanoid Agents)的研究,论文题为《类人智能体:模拟类人生成智能体平台》(Humanoid Agents: Platform for Simulating Human-like Generative Agents)
不同以往的是,研究团队想要开发的不是一个实现外部定义的目标的AI智能体,而是更贴近人类,有生活基本需求、真实情感,甚至也能感知人际交往间微妙距离感的智能体。
法国里昂商学院人工智能管理学院(AIM)院长、全球商业智能中心(BIC)主任、博士生导师龚业明对澎湃科技()表示,“让AI有类人的情绪分两种情况,一种是AI能够模仿人类的情绪;一种是AI真的产生了意识,能够自己生成情绪。”但即便现在大众还在质疑聊天机器人ChatGPT是否通过了图灵测试,也已经有许多人在与ChatGPT进行情感互动了。龚业明在实证研究中发现,用户会对GPT产生亲密、激情甚至承诺,这已经包含了爱情三要素所涵盖的内容。
引导生成智能体更像人类一样行为
英伟达、华盛顿大学等研究团队在摘要中指出,“正如原子、分子和细胞的计算模拟塑造了我们研究的方式一样,类似人类的智能体的真实模拟可以成为研究人类行为有价值的工具。我们提出了Humanoid Agents,这是一个系统,通过引入系统1(System 1)处理3个要素:基本需求(如饥饿、健康和能量)、情感和关系亲近度,来引导生成智能体更像人类行为。”
研究团队之所以采取这种不同以往的模拟方式是因为,此前生成性智能体规划一天内的活动,按照时间、步骤执行这些活动,并根据对环境的观察调整计划。可是尽管这种方法可以生成对外部观察者来说似乎可信的活动,但其过程并不完全类似于人类的思维方式。我们大多数人不会提前很好地制定计划,然后在日常生活中精心而精确地执行这些计划。相反,我们不断地根据内心感受和物理环境变化来调整计划。
为了弥补这一不足,研究团队从心理学中汲取灵感。丹尼尔·卡内曼(Daniel Kahneman)在《思考,快与慢》中提出,人类有两种互补的思维过程:系统1是直觉、毫不费力和瞬时的,而系统2是逻辑、有意识和缓慢的。生成性智能体专注于系统2思维,牺牲了系统1。所以为了引导Humanoid Agents使用系统1,研究团队引入了影响它们行为的3个因素:基本需求、情感和与其他智能体的社交关系亲近度。
类人智能体在引导下既受到系统1思维的影响,以响应其内在条件,如基本需求,又受到涉及明确规划的系统2思维的引导。图片来源:《类人智能体:模拟类人生成智能体平台》
研究中的每个智能体都被初始化了名称、年龄、一个示例的日常计划、描述智能体的句子列表以及一些个性特征(例如友好、亲切),例如约翰·林是Willow市场和药店的药房店主,热衷于帮助人们。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