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科学 >

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航母”

时间:2020-11-25 09:41|来源:网络整理|编辑:采集侠|点击:

 
中国科学院:  
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航母”  
 

■本报见习记者 韩扬眉

◎编者按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要办好一流学术期刊和各类学术平台。就目前现实来看,我国本土科技期刊的发展,与科技事业发展、科研成果产出,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的目标不相适应,已成为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短板之一。

2019年,为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中国科协等7部门联合组织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推动科技期刊改革发展。本报今起开设“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经验谈”栏目,通过对期刊主编、期刊编辑、院士专家等进行深度访谈,剖析一系列中国科学院的办刊案例,梳理创新举措、分享成功经验,以期为广大读者带来更多的启示与思考。

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是科技创新的风向标和驱动器,科技强国建设离不开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支撑。

2019年8月,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强调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夯实进军世界科技强国的科技与文化基础。

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在涌现一大批卓越科研成果的同时,着力打造培育了一批中国一流科技期刊,在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道路上,发挥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应有的骨干引领作用。

现实:迫在眉睫

科技期刊是科技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学术交流平台、人才培养、科研评价,以及国际科技话语权重要阵地等功能与使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水平大幅提升。据相关统计,被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中国论文发表数量超过50万篇,位列世界第二,中国高被引论文位居世界第二。然而,相关数据表明,中国学者发表在中国期刊上的SCI论文比例仅为7.4%,也就是说,100篇论文中只有7篇发表在中国期刊上。

“世界一流期刊事关知识产权优先权,发表时间决定科技成果的独创性。在当前科技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拥有一批世界一流期刊有利于保护我国的知识创造和技术发明的优先权。”《整合动物学》主编、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张知彬告诉《中国科学报》。

“现实是,我国本土科技期刊的发展,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的目标不相适应,已经成为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短板之一。做大、做强我国科技期刊,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国际影响力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迫在眉睫。”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高级业务主管徐雁龙表示。

中国科学院担当新时代科技创新“排头兵”的同时,在一流科技期刊上也发挥着引领示范作用。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科学院不断加大科技期刊改革发展力度,提升学术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2013年5月,中国科学院在院机关科研管理改革中专门成立了科学传播局,设置了专门负责科技期刊工作的处室,并将科技期刊作为专门规划列入院“十三五”规划体系。

目前,中国科学院主管主办承办期刊共422种、科普期刊27种。2020年,中国科学院被SCI收录期刊增至95种,在全国占比39%;有37种期刊(全部为英文刊)位于国际同学科期刊排名的Q1区,在全国占比46%。这在记载和传承中国重要科研成果、传播科学思想、引领学科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迄今,中国科学院逐步建立起了基本覆盖自然科学和高技术主要领域的科技期刊体系,它们被认为代表着我国科技出版和期刊的最高水平,在引领学术发展前沿、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改革:推陈出新

为推动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在认真分析所属期刊存在的问题并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产出目标导向和改革目标导向”相结合的期刊改革发展思路,并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和相关保障措施。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科学院大力推进期刊体制机制改革,切实推动全院期刊编辑部整合,引导办刊单位打破内部不同期刊编辑部的壁垒,推动人员、财务、业务等方面的实质性整合,提高集约化效率,促进研究所办刊整体实力增强。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