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科学 >

沈向洋:30多年科研路,我“踩过的7个坑”

时间:2020-11-27 09:13|来源:网络整理|编辑:采集侠|点击:

 
 
沈向洋:30多年科研路,我“踩过的7个坑”  
 

在11月15日腾讯举办的首届 X-Talk 上,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双聘教授沈向洋以《科研七个坑,我的“求之不得”职业生涯之感悟》为题,分享了自己过去三十多年做科研的心得和体会。

沈向洋讲述的“踩过的七个坑”,堪称是总结给青年科研人员的7条“生涯建议”——

Lesson 1. 你可能有很多想法,但一个人做不了所有的事情;

Lesson 2. 学术生涯刚起步时,把专业做深非常重要;

Lesson 3. 会讲故事很重要,科研亦然;

Lesson 4. 要有一个远大的目标,做了不起的事情;

Lesson 5. 把握可控的,留心可能的,其余顺其自然;

Lesson 6. 职业生涯就是一系列项目,明智选择它们;

Lesson 7. 走中庸之道,更要清楚自己前进的方向。

沈向洋.jpg

以下为沈向洋演讲全文(稍作编辑)。

我博士毕业后,想像导师一样以后做教授,先助理教授、副教授,然后教授,一条大路向前走。但回过头来看,我过去这二三十年的整个过程发展,更像是一条弯弯曲曲的道路。

今天我想给大家分享七个自己的经验和教训。

一、你可能有很多想法,但一个人做不了所有的事情。

当你职业生涯刚刚起步的时候,一定要明白你不可能做所有的事情,你可能有很多很多的想法,但是不见得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到。

就像我刚才讲的,我一直想做教授,但我在最后一刻改变主意了,我一个朋友说服了我去参加他的start-up。他叫 Eric,我跟他在车里谈了四个小时。

他是这样说服我的。他说:Harry,我终于明白了,你想当教授。那简单,你先参加 start-up,先去赚很多很多钱,我给你的母校卡内基·梅隆捐一个“Harry Shum Professorship”(沈向洋教授职位),指定你是第一个获奖人,这样的话你可以给学校再捐一个 Harry Shum Robotics Center(沈向洋机器人中心)。

当然这件事情没有发生。

事实上我后来参加了这样一个start-up 以后,很快又加入了微软。当时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第一个孩子出生了。

当时我想了一下两件事情不可以同时成立的:做 start-up 和带一个小孩子。但是孩子出生以后,你就没有办法去摆脱他了,所以你只能放弃start-up。这是第一个“教训”。

二、钩深致远——学术生涯刚起步时,把专业做深非常重要。

第二个“教训”。人一生的职业旅程非常长,在我们职业生涯刚刚起步的时候,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在自己的专业一定要做得很深,你一定要有一件事情、某一个方向,大家知道你做了点什么样的工作。

我非常幸运加入微软,博士以后在微软研究院的时候,跟很多的同事,当时计算机视觉领域中非常优秀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一起,做了很多方面的工作。

我自己做的一个方向叫做动态预测,特别当时做全景图,拍几张照片以后把它们拼起来。很自豪地跟大家讲,今天大家用手机拍全景图的时候,说不定也用了我们的技术。

这件事情很重要,特别是你刚刚起步的时候。如果你不在某一个方向做到足够深的话,大家就记不住你。

三、会讲故事很重要,对科研亦然。

第三点我想重点讲一下,对工程师和科学家来讲,除了你专业做得好以外,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大家不要忘记,就是一定要把故事讲好。

我听过很多了不起的演讲。很多年以前,在 SIGGRAPH 会议上我听过一个主题分享,是迪士尼一位副总裁做的演讲。

为什么讲故事很重要?他说,你在迪士尼看了那么多的电影、动画,跨越不同的历史阶段,从二维到三维动画,再到现在VR/AR。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最重要的是,大家喜欢迪士尼是因为迪士尼背后的这些故事。

很多科学家、工程师也经常要做一些报告。大家做报告时,可能里面写的字非常非常多。我很幸运在研究生阶段就有机会参加 SIGGRAPH,那是1995 年。

我的好朋友 Eric Chan 的报告,是我一辈子见过的技术介绍里面得到掌声次数最多的。他当时在苹果公司,写了一篇文章叫 QuickTime VR,当时我在苹果公司做实习生。Eric 在台上有特别的风格,十几分钟的演讲,一共有八次掌声,我记得我在台下看着 Eric 演讲的时候,觉得非常了不起。

一个中国人讲一口台湾腔英语,能够让大家有八次掌声,这非常非常了不起。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