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科学 >

在科技期刊封面“博出位”

时间:2020-12-17 09:22|来源:网络整理|编辑:采集侠|点击:

近日,江苏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石枫因为一张“女娲补天”图火出了圈。

 

untitled4.jpg

 

这是今年6月刊发在期刊《中国化学》上的一张封面图。图中,“女娲娘娘”黑发飘飘、红裙赤练,踏于云层之上,双手举起一块标有化学式的五彩石,正试图补上天空的缺口。仔细看,女娲的形象不是别人,正是用这篇封面论文通讯作者石枫的照片P上去的。

 

一时间,网友热议。有人不解学术期刊封面为何会有如此画风,有人调侃P图水平略显“5毛”,也有人大呼可爱,认为“论文作者一定是个很有趣的人”。

 

事实上,稍作注意就会发现,在科技学术期刊的封面里,虽然论文作者真人出镜的确实不多,但不走寻常路的封面还真不少见。

 

两次把个人照P上封面

 

新型3-炔基-2吲哚甲醇、2-萘酚或苯酚、催化不对称(4+3)环化反应、第一例轴手性烯烃-杂芳环骨架的催化不对称构建……

 

如果只看这些关键词,你也许会一脸问号,完全不明白这样一篇论文在说什么。

 

如果换成这样:论文作者设计了一种构建烯烃—吲哚轴手性骨架的策略,弥补了轴手性大家族缺乏这类新型轴手性骨架的空缺,就好像女娲用五彩石修补苍天。感觉是不是好多了?至少大致能知道这篇论文的意义是什么。

 

用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将论文的主要内容与意义表述出来,让不同领域的学者甚至普通公众都能明白,这是石枫选择“女娲补天”这个封面图的原因。

 

实际上,这不是石枫在期刊封面上的首次出镜了。

 

2018年底,石枫收到了一份来自《德国应用化学》期刊的邀请:该期刊计划在2019年3月出版一期庆祝国际三八妇女节的专刊,希望石枫作为论文作者设计一个内封面。

 

那时,武侠小说家金庸刚去世不久。石枫的学生提议,可以借用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的情节,两种反应物反应产生了3,3-双吲哚轴手性骨架,就像倚天剑与屠龙刀的碰撞产生了秘笈和真经;而作者发现了这种构建轴手性的策略,就好像侠女发现了倚天剑和屠龙刀的秘密。这样一来,不仅能展现论文的内容,还能体现对金庸的纪念、对中国文化的传播。

 

石枫觉得这个创意不错,便请朋友帮忙设计。但看到设计图后,石枫却有些担忧,图片的女主角用的是网上找来的动漫人物,一是担心存在版权问题,二是觉得动漫形象似乎与科研不搭。正巧石枫有一张艺术照,脸的角度正合适P到图片上,这样一来,就免去了版权问题的隐患。而且,一张女科学家的照片登上妇女节专刊的封面,这让石枫觉得这个封面有了特别的意义。

 

 

untitled2.jpg

 

 

论文作者亲自出镜、把个人照P在封面上,这在学术圈里并不常见,但石枫认为这没什么不妥。

 

“一方面,科学探索本身应该是严肃的,包括科研数据的获取、撰写和发表,都应该非常严谨、严格,每一项数据都要求在实验报告上详细记录,不能学术造假,这是永远不能改变的。”石枫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但另一方面,我觉得科学的表达形式可以是有趣生动的,让大家觉得很有意思,从而对科学工作产生兴趣。”

 

封面相当于黄金广告位

 

像石枫这样在期刊封面上大开脑洞的科学家,并不在少数。

 

2015年,在英国皇家化学会出版的期刊《催化科学与技术》上,日本东京大学化工系发表了一篇综述文章,文章所配的封面图竟然是论文作者之一Shohei Tada与妻子的结婚照。

 

 

微信图片_20201209162208.jpg

 

 

图片上,两人在桥上撑伞相遇、深情对视,以此显示出论文的内容:氢气和一氧化碳在活性金属催化剂表面相遇时,就会发生化学反应,实现一氧化碳甲烷化。网友笑称这是“我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上封面”,“就想看个文献,却被强行喂了一嘴狗粮”。

 

其他诸如中国元素风、极简风、卡通小可爱风、手绘简笔画风、漫画风等各种风格的封面图更是比比皆是,科研人员早已见怪不怪。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