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科学 >

慕课正成为推动高等教育变革的重要引擎

时间:2020-12-21 09:29|来源:网络整理|编辑:采集侠|点击:

 
 
慕课正成为推动高等教育变革的重要引擎  
——世界慕课大会侧记  

一堂融合了5G、人工智能、虚拟仿真、云转播、超高清视频等新兴技术的实验课是如何开展的?

12月9日,在世界慕课大会上,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邓玉林开启了一堂跨越时空的虚拟仿真实验课“空间微流控芯片细菌检测技术与实验”。韩国又松大学学生、云南大学学生、北京市大兴区旧宫镇养老照料中心的老人以及线上线下嘉宾一道,同步学习、实时协作,共上精彩一课。

这场跨时空、跨地域、沉浸式的融合体验得益于近年来我国教育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这场在线教育的实验,也给未来高等教育课堂带来了丰富的想象空间。随着慕课和在线教育的深度发展,未来,我们对这样的场景将不再陌生。慕课从2012年在全球兴起,正在成为推动高等教育变革的重要引擎。这些年慕课和在线教育取得了哪些新成就?有哪些新变化?未来将如何发展?记者在世界慕课大会上一探究竟。

打破围墙改变教育形态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在线教学让“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成为可能。

在清华大学,教授姚期智率先在线上开课,95岁的教授张礼与32岁的老师胡嘉仲联手开设“量子力学前沿选题”在线课。2月3日,清华大学全校57000余名师生在“云端”同上一堂课。“延期开学、如期开课”,全校统一要求、统一行动,有组织、成建制、全体系地开展在线教学。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提供了一组数据:疫情期间,全国所有普通本科高校全部实施了在线教学,108万教师开出110万门课程,合计1719万门次;参加在线学习的大学生达2259万人,合计35亿人次。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等组织面向全国1000多所高校近600万师生、管理者开展的调查问卷显示,2020年春季学期,全国高校在线课程开出率达91%,教师在线教学认可度达80%,学生在线教学满意率达85%。

“值得一提的是,还原真实场景的虚拟仿真实验和居家‘云’上健身的体育课也创新了在线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深受大家喜爱与欢迎。”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说,高校应对危机开展在线教育教学的实践改变了教育的形态,形成了时时、处处、人人皆可学的教育形态。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师生一起开展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实践,“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成功应对了疫情危机,基本实现了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的实质等效。

中国慕课数量和应用规模已居世界第一

2012年慕课在全球兴起,2013年中国慕课起步。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上线慕课数量超过3.4万门,学习人数达5.4亿人次,在校生获得慕课学分人数1.5亿人次,慕课数量与学习规模位居世界第一,课程建设数量和应用规模迅速跃居世界第一。

自2017年起,教育部共计遴选认定了包括1875门线上课程、728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和868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在内的国家级一流课程,对慕课建设与应用的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慕课西部行”“在线开放课程新长征计划”等活动,让优质慕课惠及更多西部地区的高校、学生。据统计,西部地区高校共计参加培训1.6万校次,受训教师达59万人次,建设使用在线开放课程32.8万门,学生参与学习已达2.1亿人次。

还有更多优质慕课正在登陆各大主流平台,为各行各业的广大学习者提供学习机会。中宣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PC端上线慕课1000余门,手机端上线慕课700多门,相关浏览量超过100亿人次;中央军委“军职在线”平台精品慕课增加至3000多门,200余万官兵参加学习,累计选课1000多万人次。

慕课优质、便捷、开放、共享的特点,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全民终身学习蔚然成风。陈宝生表示,在全球教育创新的实践中,慕课正在成为推动高等教育变革的重要引擎,不仅助力中国高校成功应对了疫情危机,而且为今后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高质量教育体系积累了宝贵经验。

“中国教育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发挥慕课与在线教育优势,有利于构建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更加便捷的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陈宝生说。

为世界高等教育作出中国贡献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