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科学 >

关于疫苗接种的疑问,中疾控专家给出权威解答

时间:2021-02-14 10:17|来源:网络整理|编辑:采集侠|点击:

 
 
关于疫苗接种的疑问,中疾控专家给出权威解答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疫苗成为世界各国对抗新冠疫情的重要手段。截至2月3日24时,全国累计报告重点人群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123.6万剂次。就疫苗接种、安全性、群体免疫该如何实现等问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世界卫生组织疫苗研发委员会顾问邵一鸣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作出权威解答。

访谈实录摘编如下:

中新社记者:目前,我国的接种速度与接种率符合预期吗?在全球属于什么样的水平?

邵一鸣:我国是属于快的。应该说我们国家的新冠(肺炎)疫苗研究属于世界第一军团,是第一个开始临床试验的国家,也是第一个进入三期临床的国家。

我们依据疫情防治的需要,在疫苗研发团队、国务院联防联控协调机制疫苗专班和国家药监局的协调下,2020年7月份,我国是第一个批准疫苗进入紧急使用的国家。我国的较高风险人群、防治一线的队伍、海关边防还有一些重要的工作岗位,比如码头的工作人员、跟进口货物相关的人员、出国工作求学人员,从那时候就开始了疫苗的紧急接种。

应该说国家的工作安排是科学、稳妥的。因为跟世界上很多国家不一样,我国境内没有太大的染病风险。国内在去年夏天、秋天,大部分时候每天新增本土病例是个位数,极个别的是两位数。现在,我们进入到第二个流行季,全球疫情增长非常快,一天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新增病例。在那些疫情高发的国家,急需疫苗来遏制疫情增长的势头,保护他们的高风险人群,对疫苗的需求比我们紧迫。所以我们按照政府的安排,有序地进行疫苗接种,是可以应对国内防治需求的。

中新社记者:有专家推断,70%的人接种新冠疫苗,在中国能够建立比较稳固的群体免疫屏障。公众该如何理解“群体免疫”的概念和意义?70%的比例是如何计算的?

邵一鸣:通过我们人体进化得来的免疫系统,能够对传染病产生预先的免疫力,然后应对感染或者它引起的疾病。传染病防控,就是三大阻断。一个叫控制传染源,把传染源找出来,隔离控制它;第二就是切断传播途径,阻断它再去感染新的易感人群;第三个措施就是保护易感人群,通过接种疫苗使之有一定的抗性,接种疫苗的、能够有一定免疫屏障的人在人群当中达到一定的比例,病毒或者病菌就很难再传播了。

至于要多少人接种才能实现群体免疫,或建立免疫屏障,取决于一个病毒或者细菌传播能力的强弱。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就是1-1/R0,就能算出百分比了。R0叫基本再生数,是指一个带病毒的人能够传染多少人。新冠病毒的R0测算有高有低,平均大概是3,就是一个人能传3个人左右,算下来(群体免疫所需接种率)就是66%。目前来看,已上市的新冠灭活疫苗,保护率大概平均有70%~80%。在运输中,可能还有一定的损耗。因此,更安全一点,人群里有80%的人接种,可以实现群体免疫屏障。

中新社记者:您觉得中国要达到70%~80%接种率目标,大概多久可以完成?

邵一鸣:实际上是受几个科学和技术因素影响的。在过去的一年中,科学界不断地在报告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的情况,说明这个病毒在一部分人中(这个比例我们还很难测算出来),免疫力不是特别持久。也就是说,群体免疫的建立,既受第一批疫苗保护率到底有多高的制约,还有接种疫苗以后,免疫力能够维持多久的制约。

中新社记者:对于疫苗(接种),这方面该给公众传达怎样的信息?

邵一鸣:我们的国民对科学、政府防疫(措施)的响应,在国际上都是属于最好的国家之一。可能会有一些百姓,考虑中国的疫苗保护率跨度比较大,还有人觉得我们使用的是比较传统的技术,灭活疫苗,它的安全性到底怎么样?

从科学上来看,恰恰这两个因素都是不必担心的。在医学上,什么样的药品和疫苗最安全是要通过临床试验的。试验的人越多,试验的时间越长,就越能证明安全。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国家疫苗使用的灭活(技术),已使用上百年了,全人类都用过这条技术路线的疫苗,应该说是可靠的。

中新社记者:对于老年人这一易感的高危人群,现在国内的新冠疫苗还没有对他们开放。中国的新冠疫苗大约多久可以覆盖这一群体?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