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科学 >

生鲜赛道竞争激烈:叮咚买菜 不进则退

时间:2021-02-24 09:12|来源:网络整理|编辑:|点击:

叮咚买菜正在成为继“拼多多”之后,备受瞩目的上海互联网企业。2月18日,根据媒体报道,生鲜电商平台叮咚买菜正考虑赴美IPO,寻求融资至少3亿美元,该企业目前尚无对外置评。

这个消息传出之际正是叮咚买菜迅速扩张时期。从2020年年中开始,叮咚买菜走出大本营长三角区域,开始向华北和珠三角区域渗透,首先是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而后是天津、石家庄、唐山等二三线城市。

2020年1月,叮咚买菜在6个城市开设了超过500个前置仓,日均订单量50万。到2021年1月,根据公开数据统计,叮咚买菜已经在全国近30个城市开团,有近1000个前置仓,一年翻一倍,日订单超过80万,预计全年营收超过200亿元。

据北京一家门店的店长说,叮咚买菜在北京的门店数量超过了100家,其目标是开到200家。根据燃财经走访得知,他们仍在大规模招聘,岗位是“配送员”。一家门店人员数量超过20人,人员搭配基本配置为“1位店长+1位水产专员+1位夜间接货员+3位配货员+十几位配送员”。配送员基本工资3000元,每单提成三四元,日均可跑七八十单,平均每月工资可达1万元。

对于一家创业公司来说,如果扩张迅速,一般而言就几个因素:第一,融资到位,有钱可以烧;第二,模式打磨得差不多了,可以支持快速复制扩张;第三就是资本方有要求,否则不扩张,下一轮融资就不进来。

前述叮咚买菜店长来自上海,被调配至北京任职。他说,叮咚买菜已经在上海实现盈利,但区域盈利并不代表整个企业盈利。不过,叮咚买菜的确在上海跑通了模式。

与上述快速扩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2020年,根据工商信息,叮咚买菜并未披露任何一起新的融资信息。尽管公司的创始人梁昌霖对媒体宣称,公司账面上现金充足。

生鲜电商不是一个新的生意,早在2005年,易果生鲜成立,2008年,沱沱工社成立。据商务部数据,在2013年,我国的农产品交易总额就超过4万亿,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但由于冷链物流、末端配送等成本居高不下,在很长的时间里,生鲜电商无一盈利,一直被诟病。

业内认为,叮咚买菜在上海实现了盈利,这是资本看好它的很重要原因。

年前,社区团购爆火,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场,拼杀的主战场也是生鲜。被认为是“社区团购”领头羊的兴盛优选,也是在湖南等地已经做到小规模盈利。日前,兴盛优选宣布获得30亿美元融资,近一年时间,其累计融资达46亿美元。

在叮咚买菜投资者名单中,其B+轮中的投资者今日资本也是“兴盛优选”的重要投资者,其创始人徐新一直笃信“得生鲜者得天下”,在2019年,她就认为,像“叮咚买菜”这种以前置仓为特点的生鲜到家电商的春天已经来临。

不过,这两年,叮咚买菜的“前置仓+到家”模式并不被行业看好,发展也不是很顺利,根据燃财经获得的消息,美团旗下的买菜业务可能面临整合,但具体形式尚未确定。

另外,叮咚买菜面前,对手众多。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类买菜APP多达上百个,包括拼多多、美团、京东、阿里等巨头,都有自己的产品。此外,2月19日,另一家生鲜电商平台每日优鲜,也传出消息,已启动上市计划。

叮咚买菜要跑起来,扩张规模是必然,但它必须小心翼翼,既能让市场和资本看到模式的可复制性,又不能扩张过火,导致资金链断裂要警惕,沦为下一个休克的“呆萝卜”。在2019年9月,呆萝卜新开了300家门店,结果因投资没谈拢,陷入资金链断裂。

叮咚买菜有什么不一样?

生鲜行业刚需、高频、毛利高、中间商多、效率低下,这几乎是为以“流量和提升效率”为核心打法的互联网量身定制的赛道。但从2005年易果生鲜率先将水果类目线上化之后,不管是阿里巴巴、京东等巨头还是多点、每日优鲜、呆萝卜等创业公司,投入数百亿美元,均在扩张、亏损的泥淖中前行。

到了2016以后,美味七七、本来便利、许仙、呆萝卜、妙生活等生鲜电商,纷纷曝出经营困局、融资不畅、资金断裂等问题。2020年10月,易果生鲜进入破产重组程序。

“叮咚买菜“不是首先发明”前置仓+到家服务”的,它起步很晚,2017年5月,才开始正式做生鲜电商。“它不是模式的胜利,而是其他方面的胜利,比如资本、运营或者服务。”一位生鲜电商人士评价叮咚买菜上市的消息。

值得注意的是,在部分区域,不管是“前置仓+到家”模式还是“社区团购”模式或者“仓店一体”模式,均可实现小范围盈利,但一旦规模复制,大概率会面对亏损和资金链断裂。叮咚买菜能否跑出这个历史周期律,让上海的服务与运营标准化落地到其他区域,还有待观察。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