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没有镍矿,就没有新能源汽车的量产。
小米成立7周年时,联合创始人黎万强,发布的朋友圈照片显示,创始人团队由以往的8个人变成了7个,少掉的那个人是首席科学家周光平博士。
在对外传播口径中,周光平因年逾60岁,身体不大好,而退居二线。但是小米内部的传闻,更愿意将他的离职同供应链联系在一起。
2015年,因为供应链管理不善,小米5迟迟不能发布,拖到次年2月份,之后又遭遇了产能危机。雷军对此很生气,负责研发和供应链管理的周光平,被调理相关岗位,去“闭关”。
之后,雷军亲自管理研发和供应链,又找来了小米生态链企业紫米科技的创始人张峰做帮手,才算解决危机。这是小米成长为千亿市值企业的重要一课,从打造优秀产品到成为卓越企业的必经之路是管理好供应链。
而在近日,小米又传出新的大动作。“晚点Latepost”称,小米已确定造车,并视其为战略级决策,或由雷军亲自带队。
雷军对造车保有谨慎的好奇心,2013 年,他曾两次去美国拜访特斯拉 CEO 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投资蔚来之前,雷军至少见过20位想要造车的创始人,他一度觉得造车是骗钱的项目。
投资蔚来也是看到李斌愿意自掏腰包10亿元造车后,才有的慷慨。
虽有怀疑,但造车这件事儿却进入他的视野。据“晚点Latepost”报道, 2015 年投资蔚来前,雷军与行业中人士交流过造车想法,但反馈并不乐观,没有继续推进。经历供应链风波并成功上市后,小米又打起了造车的主意,在内部启动了名为 “micar” 的造车项目调研。
在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目之所及的未来趋势时,哪一家制造企业愿意坐等。连贾跃亭和许家印都要跨界,凑热闹去造车,雷军有何不可。
只不过,小米造车不要走当年手机的弯路,在供应链管理上出现疏忽,毕竟新能源汽车已经过了PPT造车阶段,走向了量产之路。而小米能否在造车新势力中站住脚,就要看能否实现量产,它是支撑福特和特斯拉,成长为市值最高车企的关键。
至于量产的秘诀,就在下文啦。
1
一块残片
1905年,美国佛罗里达州棕榈滩的一场汽车比赛,发生了重大车祸,一辆法国汽车被撞毁。车身绝大多数零部件残破碎裂、损毁严重,唯独有一根曲轴基本完好无损。现场,一名38岁男子拾起散落在车身周边的一小块金属残片,掂量之下,发觉它很轻,却很有韧性。直觉告诉他,这块残片有“内容”。
男子将碎片装进口袋,带回工厂检测,结果显示,这块残片中含有少量的钒(fán)——一种延展、硬度、耐酸性都表现极佳的金属。
20世纪初,英、法两国的科研人员,已经掌握将钒加进碳素钢,生成钒钢合金的技术。钒钢比普通钢材质量轻, 强度却有后者的两倍多。在此之前市场上的钢材抗张程度只有6至7万磅,钒钢将这个数值提升到17万磅。它抗冲击、不易弯曲、不易磨损和断裂。
钒钢是人类用合金材质创作的艺术品,钒中和了钢的脆感,只需要添加1%,便可以赋予一种材料全新的特质。但当时,这样的艺术品主要用于欧洲铁轨的铺设,于汽车制造中,只在曲轴等极少数部位使用。
汽车工艺史上最重要的变革,便由一块钒钢残片开始。
这位名为亨利.福特的男子从中获得灵感,他成为第一位尝试在汽车车身和主要零部件中大量使用钒钢的人。使用钒钢,车辆变得既轻便又坚固。而减轻的车身重量,会耗费更少的石油燃料。
那辆被历史选中的传奇车型便是福特T型车。
1908年10月1日,亨利在底特律的切斯特菲尔德酒店,首次公开了T型车的真身,主体使用钒钢制作,车身轻、强度高。他在发布会上展现了对这款汽车的自信:通身没有一点华而不实的地方。果然,T型车一经面世,便十分畅销。到1927年停产之际,福特公司已经生产了1500万辆。它让美国成为生活在轮子上的国家,被《财富》杂志评选为“世纪之车”。
量产是一款产品折换成商业价值的关键。那些流传于世的商业故事,时常提到福特创造的流水线装配方法,称赞它将汽车装配时间从700小时缩短为12.5个小时,大幅提升效率,却总是忽略一个关键问题:钒钢诞生于英国谢斯菲尔德大学,最先应用于欧洲铁路的钢轨铺设,偶然间被法国车企用于汽车制造,为何最终成就一家美国汽车制造企业?
答案就是福特汽车解决了钒钢在美国的量产。它是福特成为市值最高的传统车企的起点。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