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谁能干就让谁干!多地探索“科研揭榜制”
新华社广州9月15日电 题:谁能干就让谁干!多地探索“科研揭榜制”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马晓澄、谭元斌、荆淮侨
“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近年来,广东、上海、湖北、云南、山东等地陆续开展了不同层次的“科研揭榜制”探索,在一些重点创新项目中取得明显成效。
与此同时,“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科研揭榜制”在发动龙头企业参与、完善项目筛选机制、广泛对接创新资源等方面仍面临挑战。
进展:有攻关也有转化,提升资源对接效率
多家参与“揭榜制”的科研单位和企业表示,以往寻找产学研合作主要通过点对点的方式进行,效率不高。通过张榜广而告之,相当于从点到面,有助于更好进行资源对接。
据了解,“科研揭榜制”的缘起,是2016年中央提出了“把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张出榜来,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的要求。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谁能干就让谁干。”
从中央部委到一些地方政府,近年来都开始进行“科研揭榜制”的探索。2018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启动了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工作,吸引了全国共1248家单位参评,经过层层筛选后产生了137家揭榜单位。
湖北省科技厅副厅长周德文表示,“科研揭榜制”把项目广而告之,消除技术需求方与供给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有效地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实现科技创新资源的集聚与整合。
周德文介绍,去年7月,湖北正式启动了“揭榜制”工作,共受理项目需求713项,其中技术攻关类510项、成果转化类203项。最后遴选出59个项目需求面向社会发榜,共有66家单位参与揭榜,最终成功揭榜49项。在此基础上,湖北省科技厅组织专家论证,遴选出27项予以财政资金支持。
广东是较早探索“科研揭榜制”的省份。2018年10月,广东省科技厅针对目标清晰的重大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采用“揭榜制”方式征集最优研发团队、最佳解决方案,最终促成了8个项目。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旭楠拥有一种黑臭河道底泥修复技术,一直在苦苦寻觅能够将成果转化落地的单位。另一边,广州资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直在寻找拥有相关技术的科研单位。在“揭榜制”的撮合下,双方一拍即合。
“‘揭榜制’大大提升了我们寻找、匹配合作方的效率,现在该项目技术已经在佛山两条黑臭水道做了试验,效果良好,接下来还会继续在更多河道做推广。”杨旭楠说。
广东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广东的“揭榜制”项目,主要分为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两类。技术攻关的揭榜,即由企业提出技术难题或重大需求,相关科研机构可有针对性地进行攻关;成果转化的揭榜,则是高校、科研机构等手握成熟且符合地方产业需求的科技成果时,由科技厅组织有技术能力和应用场景的企业进行转化。
记者梳理广东的相关项目发现,涉及成果转化类的,张榜单位主要为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位于广东省内的知名高校,而揭榜单位行业涉及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涉及核心技术攻关的两个项目,都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发榜单位均为企业,揭榜单位既有高校也有企业。
挑战:龙头企业参与少,项目筛选机制不完善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地方在推行“揭榜制”过程中,也遭遇一些挑战。
——龙头企业参与度还不高。“揭榜挂帅”模式鼓励龙头骨干企业积极承担关键核心技术难题的突破任务,但记者发现,在已经公布对接成功的“揭榜制”项目中,龙头骨干企业参与仍是少数。
比如在广东,最后揭榜的8个项目中,有6个是科研院所的成果转化类项目,只有两项是企业技术攻关类项目。在揭榜的企业中,在行业较为知名的仅有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等极少数企业。而在湖北,最后遴选出的27个项目中,有21个为技术攻关类,其中涉及的龙头骨干企业也很少。
——项目筛选机制还不完善。一些受访人士表示,对技术难题和应该聚焦的领域,科技部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前期组织工作;广撒网式的社会征集方式还有待改进,因为容易缺乏引导和组织。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