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新浪科技讯 3月23日晚间消息,百度董事长李彦宏发布致股东信。在信中,李彦宏表示:“从创建百度的第一天起,我对它的期待始终没变:专注技术,信仰技术,相信技术可以改变世界。我认为,每一家企业都生而不同,也应该创造不同。”
李彦宏透露,三年前,百度年度总收入刚刚突破1000亿人民币,而过去10年,其研发支出就超过了1000亿元。但是,百度选择了技术战略,就必须抵御住短期机会的诱惑,能坚定面对长周期投入的挑战。长期价值和短期利益之间的选择,最考验一家公司的战略定力。
李彦宏在信中也表达了他对百度未来的希冀,他说:“我们会通过创新的产品,给用户惊喜;我们会继续坚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在‘两基一底’,即基础研究、基础技术和底层创新上进行投资,去达成我们的愿景—— “成为最懂用户,并能帮助人们成长的全球顶级高科技公司”!”
以下为致股东信全文:
尊敬的投资者:
您好!感谢您对百度的关注和支持。
从创建百度的第一天起,我对它的期待始终没变:专注技术,信仰技术,相信技术可以改变世界。我认为,每一家企业都生而不同,也应该创造不同。
今天,在百度香港上市之际,我希望通过这封信,让大家了解百度——一家技术派的公司,它的梦想,它的坚持,它的价值和创造,它的明天和将来。
技术的百度
百度是一家技术公司。这句话听起来平淡无奇,在互联网领域,谁不是呢?
但当你看到,2020年百度核心业务研发投入占到收入的21.4%时,你可能会觉得有点不同了。因为这样的研发强度,在全球大型科技互联网公司中都是凤毛麟角的;当你去翻一翻各大互联网公司CTO的履历时,可能会发现他们中许多人都曾经在百度工作过,经历过百度技术文化的历练;当你看到一个个自动驾驶创业公司的CEO出自百度时,你甚至会为百度能否保持自动驾驶技术的领先性感到担忧。
但这就是我所说的,百度是一家技术公司的另一层含义:我们培养技术人才,我们输出技术文化,让更多企业看到技术的价值并重视对技术的投入,搭建起中国互联网的技术骨架,这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情。
21年前,当我从美国硅谷回到北京创立百度时,我曾希望像在硅谷一样,招有5年左右工作经验的工程师加入我们的初始团队,因为小公司没有时间和金钱从头培养人。但最终我们招的几乎是清一色的应届毕业生,因为那时候还没有公司在中国培养出能为互联网所用的技术人才。由此开端,百度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技术人才培养“熔炉机制”。我们让平凡人做不平凡的事,从实习生到顶尖科学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具有“务实、自驱、负责到底”品格的人才。
百度创立之前,互联网的发展还比较早期,那时候用户在搜索框输入一个词,3秒钟之内不出结果,大家觉得很正常。但是,我要求百度搜索必须一秒内出结果。这种对技术的极致要求,让我们成为最受网民欢迎的中文搜索引擎,每天响应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的数十亿次搜索请求。始终把用户放在第一位,让产品简单易用,高效执行、追求完美,这样的技术文化塑造了今天的百度。
10年前,我们意识到,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已经成熟到可以解决搜索问题,以及搜索以外的很多问题,我们开始大举投入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期待用技术让复杂的世界更简单。这样做,当然不是没有代价的。这10年,是移动互联网发展最快的阶段,商业模式的创新层出不穷。我们发现,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技术似乎不灵了,这让我们看起来有点措手不及。前几年有人说,百度拥有昨天,也拥有明天,唯独没有今天。
当下,“明天”正在变成“今天”。过去10年,我们打基础、建生态,在人工智能大潮奔涌而来的今天,百度成为了领先的AI生态型公司。集百度通用AI能力之大成的百度大脑,已对外开放了270多项AI能力,日调用量突破1万亿次,服务于千行百业的智能化升级。飞桨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个深度学习框架,是AI时代的操作系统,凝聚了265万开发者、服务了10万家企业。最近三年,在中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和授权方面,百度始终排名第一。在云、AI、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百度形成了移动生态、百度智能云、智能交通、智能驾驶及更多人工智能领域前沿布局的多引擎增长新格局,积蓄起支撑未来发展的强大势能。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