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科学 >

肝胆相照济苍生

时间:2021-05-28 09:39|来源:网络整理|编辑:|点击:

 
今天,我们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送行  
致敬吴孟超——肝胆相照济苍生  
 

今天,吴孟超遗体告别仪式将在上海龙华殡仪馆大厅举行,他的亲人、好友、同事、学生等将向吴老作最后告别。肝胆相照济苍生。吴孟超一生和医学、科学相伴,书写了无数传奇。大医千古,薪火相传。吴孟超院士走了,但他的精神将永远留存于世间,一如浩荡寰宇中“吴孟超星”依然璀璨

心系患者

■吴孟超有一双神奇的手:由于常年握手术刀和止血钳,他的右手食指指尖微微向内侧弯曲,但上了手术台,不仅手不抖,而且站上一个多小时也没问题。这双大医之手,总是“接别人不敢接的病人,开别人不敢开的刀”

桃李满园

■在外科领域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手术台上,谁的职务最高,谁就要负主要责任。吴孟超从不怕担责:“名誉算什么?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

报效祖国

■吴孟超常说:“如果不是在自己的祖国,我也许会很有钱,但不会有我的事业;如果不在人民军队,我可能是个医生,但不会有我的今天;如果不是加入党组织,我可能会做个好人,但不会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一分子。而从医,让我的追求有了奋斗的平台”

医德为先

■吴孟超教导后生时常说一句话:“德是第一位,术是第二位。”他也常援引恩师裘法祖的话:“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致敬吴孟超——肝胆相照济苍生!医之大者矢志报国

今天,我们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送行

■本报记者 李晨琰 张鹏

他的灵堂,没有哀乐,回荡着《国际歌》的雄壮旋律,这是他生前最喜欢的一首曲子。

遗照中,他身着军装,笑容一如往常和蔼。

和“癌中之王”战斗一辈子,他曾说,毕生夙愿是“愿天下再无肝癌”。

……

5月2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原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吴孟超因病医治无效,于上海逝世,享年99岁。

今天,吴孟超遗体告别仪式将在上海龙华殡仪馆大厅举行,他的亲人、好友、同事、学生等将向吴老作最后告别。

肝胆相照济苍生。吴孟超一生和医学、科学相伴,书写了无数传奇——

上世纪40年代,他从马来西亚回到中国,阴差阳错学了医;曾因为个子矮差点上不了外科手术台的他,带领中国肝胆外科走过一条披荆斩棘之路、开创了一片崭新天地;他做了近1.6万台手术,创造了中国医学界乃至世界医学肝胆外科领域的无数个第一;他获得过国家最高科学奖,96岁高龄仍穿梭于一线的病房与手术台。

“能和先生生活在一个时代是我们的骄傲。”“您是泰斗、是星辰,也是笑容温暖的好爷爷,是我们大家的爷爷。”“我们虽然失去了您,但我们更要成为您!”……灵堂内外,白菊堆成小山,那些写于鲜花卡片上的文字,读来令人动容。

很多关于吴老的往事,一一浮现在人们心头。从中,我们读到一代大医的坚守、信仰、担当。

大医千古,薪火相传。吴孟超院士走了,但他的精神将永远留存于世间,一如浩荡寰宇中“吴孟超星”依然璀璨。

心系患者:“如果没有吴院士,我要少活二十年”

吴孟超有一双神奇的手:由于常年握手术刀和止血钳,他的右手食指指尖微微向内侧弯曲,但上了手术台,不仅手不抖,而且站上一个多小时也没问题。这双大医之手,总是 “接别人不敢接的病人,开别人不敢开的刀”

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吴孟超曾亲手建立、为之奋斗的地方。这两天,三号楼的灵堂前,前来吊唁的人群从全国各地赶来,长长的队伍一度排到了医院门口的马路上,大家静默不语,空气中弥漫着哀伤。

灵堂内外,白菊已经堆成了小山,但还有快递小哥不时捧着白菊匆匆赶来,交给门口保安。“这是人们网上购买的鲜花,让我们送到医院,表达一份哀思。”一位保安告诉记者,在吴孟超的灵堂,将近一半白菊是从外地邮寄而来的。

吴孟超总是心系患者。他常对身边人说:“经常去看看病人,和他们聊聊天,看着他们康复,是件很快乐的事情。”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