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科学 >

探访云南亚洲象栖息地

时间:2021-06-22 09:31|来源:网络整理|编辑:|点击:

 
 
它们的家园还好吗?——探访云南亚洲象栖息地  
 

新华社北京6月18日电 题:它们的家园还好吗?——探访云南亚洲象栖息地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胡璐、赵珮然、严勇

近段时间,一场罕见的野生亚洲象远距离迁移活动牵动人心。象群为何北移?它们的家园还好吗?

近日,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奔赴云南省普洱市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探访“断鼻家族”象群的家园。

云南亚洲象适宜栖息地面积较广

普洱市思茅区六顺镇长期有亚洲象群活动,是亚洲象从西双版纳到普洱迁徙的重要通道。在离村镇较远的一片森林中,为防止野象进村入寨,当地根据大象食性为其修建了食物源基地。

记者在食物源基地看到,这里地势相对平坦,阳光充足,植被较好,种植着芭蕉、粽叶芦等,不远处还有沟箐和水源地。

基地附近还搭建有一个数米高的观测塔。亚洲象监测员杨忠平每天都会来这里对象群进行观测、记录。“这片林子食物多,大象很喜欢来,去年多的时候数量达到51头。”杨忠平说,以前野象常常进村找吃的,建了“大象食堂”后就很少进村镇游荡了。

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亚洲象种群扩散前的主要栖息地。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研究所所长郭贤明说,保护区总面积为24.2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97.02%,比1958年建区时提高了10%至15%,主要保护热带雨林、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以及亚洲象、望天树等珍稀野生动植物。

自然保护区外的栖息地,也保持着较高的森林覆盖率,天然林面积占到了大部分。截至2020年底,西双版纳州森林面积155.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81.34%,其中天然林面积97万公顷;普洱市森林面积330.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4.59%,其中天然林239.2万公顷。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负责人武明录介绍说,按照2018年的中国云南野生亚洲象资源本底调查,62.4%的亚洲象生活在自然保护区外,22.9%生活在保护区内,14.7%生活在保护区边缘地带,其栖息主要利用海拔1300米以下的天然植被。植被类型以季风常绿阔叶林、暖热性针叶林、热性灌丛及灌草丛、热带雨林及季雨林、干热性灌丛及灌草丛为主。

“有农田地分布的栖息地,是人为干扰模式下的栖息地。人为干扰小的天然次生林,是亚洲象真正的原有适宜栖息地。”武明录说,从云南野生亚洲象目前活动区域看,适宜栖息地面积分布较广,占云南全部乡镇面积的45.43%,呈斑块状分布格局。

“正是因为多年来我们对亚洲象及其栖息地实施严格保护,并建设了食物源基地,云南野生亚洲象的种群数量才出现了大幅度增长。”郭贤明说。

据国家林草局监测数据显示,我国亚洲象种群数量已由1995年全国首次陆生野生动物调查时的180只,增长到现在的300只左右。但从全球范围来看,由于非法猎杀、栖息地减少等原因,亚洲象数量呈现整体下降趋势。

记者了解到,虽然对亚洲象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但在农业、交通、水利等多重发展目标影响下,一些与人类活动有着较大交集的栖息地仍然存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有所上升、高速公路等工程建设影响亚洲象种群迁移、交流等现象。

“虽然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野生动物保护,但亚洲象分布区多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保护区外的栖息地人口密度较高。随着亚洲象种群数量明显增加,处理好人象矛盾、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仍然任重道远。”武明录说。

尽快引导回归适宜栖息地

记者从云南北移亚洲象群安全防范工作省级指挥部了解到,目前,“出走在外”的象群从“老家”西双版纳一路北上,迁移近500公里,几乎跨越了半个云南省。

截至6月17日18时,象群持续在易门县十街乡附近迂回活动。独象已离群12天,位于象群正东方向,与象群直线距离18.8公里。15头象均在监测范围内,人象平安。

目前,北移亚洲象活动范围即将迎来大范围降雨。相关部门将尝试利用降雨、降温等有利条件,通过科学、适量投食引导,疏堵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北移亚洲象逐渐返回适宜栖息地。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向如武介绍,指挥部坚持“不伤人、不死象”的原则,采取了物理隔离、动态鸣警、投放食物等方式对象群活动进行干预,多次成功阻止象群进入村镇、大型城市、人口密集区。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