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原标题:极米科技难成下一个“石头”
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问题,是极米与石头最大的差异。
2016年,小米推出“米家”品牌,对生态链进行了全面升级,这使得处于小米生态链上的企业,因此大获丰收。
在第二年的小米生态链企业会议上,“亿元俱乐部”的CEO们挤满了小米生态链负责人刘德的房间。“亿元俱乐部”是小米供应链企业内部对销售额破亿企业的爱称。
初期,能够破亿的企业很少,因此刘德有着将“亿元俱乐部”CEO招至酒店房间开短会的传统,但经此一役,小米生态链“俱乐部”的门槛水涨船高,直接跃升到十亿量级。
正如《成为乔布斯》所提到的:公司的每个角落里都充满了可能性,史蒂夫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甄别这些业务的可能性,分析如何才能利用这些可能性打造全新的产品。
而在小米,对业务可能性的鉴别和筛选同样在进行,随后,它们会通过“米家”,获得全方位赋能。
数年以来,小米(01810.HK)已经成为资本市场中优秀的“IPO捕手”。华米科技(HMI.US)、云米(VIOT.US)、石头科技(688169.SH)、九号公司(689009.SH)的先后上市,均引起投资者们的热捧。如今,又有一只小米供应链企业极米(688696.SH)即将上市,有很大可能再次引发申购潮。
不过,诞生于小米物联网、生态链中的企业虽然出身相同,但它们中有的独立上市,获得市场的认可;有的则泯然众人,从大众视野中消失。同样的出身,为何结局迥异呢?以及即将登陆科创板的极米,能否成为下一个石头科技呢?
01 小米生态链的等级制
目前,小米投资过的企业总数已经超过300家,账面总价值达395亿元。覆盖了智能硬件、生活消费用品、教育、游戏、社交网络、文化娱乐、医疗健康、汽车交通、金融等领域。
小米生态链部门成立的初衷,是希望可以帮助外部企业成长,共同构建小米业务版图的基石。如今多家企业成功IPO,石头科技股价更是突破千元,显然,小米生态链部门已经超额完成了任务。
在生态链企业的帮助下,小米成为了最年轻的世界500强公司。但我们也无法否认的是,仍有相当数量的小米生态链企业并不如意。
从投资之初,小米生态链企业就是按照三个圈层进行布局的。第一层是手机周边,如移动电源和二级;第二层是智能家居产品,如扫地机器人、空调、空气净化器等;第三层是生活耗材,如毛巾、床垫、玩具等。
第一层投资标的与当时小米的手机主业关联度最高,但辐射范围有限,只能提升手机业务的竞争力;第三层生活耗材虽然辐射范围最广,但与核心主业关联度低,很难建立起生态效应;第二层智能家居则兼具两者的优势,一方面与手机能够形成互补,另一方面又有足够大的市场空间。
由此不难发现,第二层的投资必定是小米生态链布局的重点。目前在资本中上市的几家公司,如极米与石头,几乎全部都是身处智能家居领域。
除小米公司的侧重不同外,企业自身的努力也很重要。加入小米生态链,并非意味着一劳永逸,如果企业自身不努力那么依然有失败的可能。
小米生态链负责人刘德接受采访时曾透露,目前小米对于生态链企业的态度正在转变。最开始的时候,小米与生态链企业都签订了排他协议,在投资两年内不会在相同领域投资第二家公司。
排他协议的存在,虽然可以帮助生态链企业快速成长,却也降低了企业的竞争积极性。例如某家行车记录仪公司用两年时间都没有做出产品,导致小米进入行车记录仪行业的时间晚了两年。
这使得2016年之后,小米与生态链企业间便不再采取排他协议,甚至于生态链企业内部也会展开竞争,采用了类似于腾讯系内部的“赛马”模式。
因此,能够在小米生态圈中脱颖而出,最终走向IPO的企业,当属凤毛麟角。这一方面源于小米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则是来自于企业自身极强的竞争力。
02 生态链企业的“去小米化”
既然小米生态链中胜出的企业是通过“赛马”的形式实现的,那么在获得足够的资源后,它们是否还会保持与小米之前的关系吗?是否会开启去小米化?
从目前的几家头部企业来看,华米科技推出全新手环品牌Amazfit,瞄准高端市场;石头品牌早已成为石头科技的业绩核心;小米在九号公司和云米中的营收占比也降至不足半数。他们无一例外的都开启了自主创牌模式,除头部企业外,多数小米生态链的企业也已经拥有自主品牌,似乎“去小米化”势在必行。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