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4月A股迎来了“开门红”,2日,A股继续攀升。
回顾春节以后的市场,A股出现了明显调整。近日,林园表示“现在是牛市初期概率非常大”,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表示,后续的调整空间不大,二季度是黄金坑。
抱团股这一波调整幅度也较大,那么北向资金对“核心资产”态度是否发生转变?后市投资决策时是否应重点关注估值?A股出现“黄金坑”了吗?顶级私募3月有哪些重要动向?“聪明钱”是否仍将“以大为美”?
为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月度北向资金、重要股东增减持、大宗交易、融资融券、主力资金流向、机构调研等六大维度来深度复盘,为投资者奉上最新的操盘秘籍!
关键要点
1、北向资金:北向资金对于“核心资产”的态度发生转变。
2、主力资金:中盘股开始成批进入主力资金的视野。
3、机构调研:近一月机构调研增幅近8成,高毅资产是调研最“勤快”的头部私募。
4、股东增减持:3月两市现345笔增持,龚虹嘉又套现海康威视,机构席位接盘超30亿元。
5、大宗交易:3月溢价率较高的交易中,中国平安一共发生了4笔溢价超过10%的大宗交易。
6、融资融券:3月公用事业、休闲服务两大行业成融资客“心头好”。
北向资金对“核心资产”态度发生转变
富达国际:投资决策时重点关注估值
尽管今年来A股市场的波动性较高,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北向资金对A股的持续净流入。
据Choice数据统计,3月全月,北向资金净流入A股的规模为187.11亿元,这也是自去年11月以来,北向资金连续第5个月净流入A股的规模超百亿。
2017年,“核心资产”的概念首次在A股市场登场以来,北向资金一直都是“核心资产”的忠实拥趸。在最近几年里,每逢市场调整,北向资金都会对“核心资产”不离不弃。
不过此轮“核心资产”的集中调整却有别于以往。据开源证券策略团队统计,最近北向资金对于“核心资产”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2018年回撤时北向资金坚持了该类资产的净买入,而此次北向资金态度已经发生悄然转变。
(图片来源:开源证券研究所)
据开源证券统计,在2018年市场回撤时,北向资金净买入最多的是食品饮料行业,而2021年以来,尽管食品饮料板块出现了剧烈震荡,不过此时北向资金却选择了从中撤退,只是在电气设备等少数行业中选择了坚守。
开源证券策略团队预计,单纯从交易者行为来看,今年投资者需要在坚守以食品饮料为代表的“核心资产”的过程中,忍受比2018年更多的寂寞。
最近,富达国际亚太区首席投资官Paras Anand发布了2021年二季度亚太市场展望。
就近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对于包括亚洲货币在内的亚洲资产的影响,Paras Anand认为,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代表市场对美国和全球经济前景更趋乐观,这对亚洲来说也是个好消息。但是从汇率角度来看,2020年亚洲各国货币相对美元普遍走强,展望未来几个季度,预估升值幅度将会缩小。
他进一步指出,未来投资者在做投资决策时重点关注的关键词应该是“估值”,“我预计在未来几个季度,投资回报率不论在股市或债市应该都会更为有限。虽然实体经济的前景非常向好,但其中一部分已经反映在市场价格。我认为投资人在加仓时应该留出适当的安全边际,并将估值放在投资策略的核心位置。”
据Choice数据统计,在1472只沪深股通标的中,有703只标的截至3月31日北向资金的持股比例要高于2月18日的持股比例,表明自春节后以来,北向资金选择加仓的标的占比近50%。
其中,在这703只标的中,有279只标的在2月18日~3月31日期间股价累计出现了下跌,这说明北向资金在此期间对这些标的进行了“逆势加仓”。
而在这279只标的中,有56只标的北向资金在2月18日~3月31日对其加仓的幅度超过了40%。这些公司中既有邮储银行、重庆银行这样的低估值金融股,也有康希诺、君实生物这样的尚未盈利的科创板公司。但相对而言,过去2年涨幅巨大的“核心资产”却很少成为北向资金逆势大幅加仓的选项。
“抱团股”可以抄底了吗?
中盘股开始批量进入主力资金视野
据Choice数据统计,自今年2月18日以来,截至3月31日收盘,近80只机构“抱团股”的平均跌幅为21%,其中跌幅超过20%的“抱团股”多达53只。
一些投资者不禁要问,在经历了一轮大幅回调后,机构“抱团股”现在可以抄底了吗?
事实上,包括隆基股份、五粮液、比亚迪、宁德时代、金龙鱼、三一重工等在内的一批“抱团股”在今年1月就已经成为主力资金集中卖出的对象。
而此后的2月、3月,主力资金似乎并没有因为“抱团股”的短期大幅下跌就开始尝试抄底。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