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体验 >

数据分析入门:商品分析是什么?该怎么做?

时间:2020-11-18 09:32|来源:网络整理|编辑:采集侠|点击:

商品分析是数据分析的最早形态,它指的是对商品的进货、销售、库存情况进行的分析。本文针对商品分析的几个问题:是什么?怎么做?分别进行了详细介绍,帮你解答疑问。

 数据分析入门:商品分析是什么?该怎么做?

商品分析曾经是数据分析的最早形态。现代数据分析以及数据模型的大部分思路,都是从这里演化出来的。可能是因为它太过传统,可能是因为互联网公司不需要挣钱养自己,总之,现在介绍商品分析的文章非常少。今天我们就先开个头,简单介绍一下商品分析的基本概念。

商品分析,指对商品的进货、销售、库存情况进行的分析。商品的含义很广泛,广义地讲,所有凝结了人类劳动且能满足人们需求的东西都是商品,可狭义上,人们会区分商品、服务、权益:

把提前准备好,打包好,实体交付客户的,叫商品

把需要现场准备,需要分流程交付客户的,叫服务

把部分用户优先、优惠享受商品、服务的资格,叫权益

举个例子,你在饿了吗上定了一份饭,因为你是超级会员所以能享受一张优惠券,骑手小哥把饭送到你手上。这里饭是商品、优惠券是权益(你有别人没有)、快递小哥提供了服务。

一般讲进销存的,都是狭义的商品,本篇讲的也是这个,因为有实体形态才涉及进销存问题,这点大家注意。很多互联网业务提供的是虚拟商品,往往只有销,没有进和存,这一类商品我们稍后单独分享。

商品分析非常重要。因为对实体企业而言,卖商品是赚钱的唯一法子,商品生产、物流、库存的成本是最大的成本,因此必须把商品分析明白。

互联网公司没那么依赖商品销售,他们可以靠制造华丽的数据加吹的震天响的牛逼来圈钱度日,因此商品分析地位下降了很多。但是在电商,特别是垂直电商、生鲜电商、自营电商这些行当里,商品分析还是很重要的,毕竟货压在自己手里,卖不掉就亏大发了。

商品分析是所有数据分析方法的老祖宗,在没有互联网,没有会员卡的年代里,企业根本记录不到用户行为、用户属性、产品使用、门店行走轨迹等等数据。无论是大型跨国连锁巨头还是小超市,都只能通过超市pos机扫码获得数据,唯一能获取的就是商品条码信息,以及扫条码的POS机信息,因此只能死磕商品分析了。

不要看这两条信息很简单,它们却组合成了商品分析的全部基础,并且衍生出众多的分析内容。

商品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耐用品和快消品。快消品是很容易消耗,需要日常重复购买的商品,比如方便面、纸巾、洗发水、牙膏……根据耐保存程度,又能进一步分成生鲜产品(活鱼、鲜肉、蔬菜水果……非常不耐放的东西)和包装产品(有包装、有防腐剂,能抗一段时间的)。

耐用品往往是大件的、很久不换、用了还能用的。比如家具、汽车、电脑、手机。根据使用特点,又可以分成单件多功能(比如汽车,配件非常多,随便改)和多件组合(比如家具、家电往往要买买一套)两类。

因为价格、功能、购买频率、使用方式的不同,耐用品与快消品之间有很大差异

注意,不排除生活中有奇葩把耐用品用成快消,把快消品用成耐用品的。比如一个技术GEEK,一个月不洗一次头,但是新出一款手机他都要买来玩玩。结果洗发水三年买一瓶,手机一个月换一个——这种人肯定有,但不是大概率事件。因此耐用品和快消品需要分开讨论。

我们今天先讨论快消品。它们在日常中用的最多,好理解。比如下边就拿冰棍举例。有同学会说:冰棍有啥好分析的。冰棍放在冰箱里又不会腐烂,我进一批关冰箱里慢慢卖就好了,怕什么。

是滴,如果坐在办公室里敲键盘,肯定觉得没什么。可要是真自己吃饭没着落,全指望这一箱冰棍的时候,就淡定不了了。

这是商品分析要理解的第一个概念:消费者支付给商品的费用,只有10%左右是商品的生产成本。剩下的钱,要支付卖货小哥的工资、店租、冰箱的电费、老板、老板儿子上网包夜的网费……

所以,商品必须在适当的时间内卖出去,及时把货物变成钱。这就得了解商品的淡季、旺季,在销量好的时候多卖货,多赚钱;在销量差的时候少进货,省成本。特别是冰棍这种季节性强的产品——很少有人顶着刺骨寒风嗦冰棍。所以它的销量很有可能是下边这样的曲线。

 数据分析入门:商品分析是什么?该怎么做?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