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体验 >

内容型产品指标及常用分析框架

时间:2020-11-19 09:19|来源:网络整理|编辑:采集侠|点击:

编辑导语:内容型产品也就是作者产出内容,给用户消费或互动,平台也会对内容、流量、用户进行分析;本文作者以资讯型产品为例,讲了如何进行分析指标及分析方向,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内容型产品指标及常用分析框架

一、内容型产品框架

内容型产品是个称谓,它可以是视频类、音频类、直播类等,区别在于内容形态不同,通常分为几类,即资讯型、娱乐型、工具型、知识型和社交型。

今天我们以资讯型产品为例,讲讲本类型产品常见的分析指标及分析方向。

此类产品通常可以拆解为三个维度,即作者——内容——用户:

作者:可以生产内容,也可以和用户互动;

内容:通过一系列过滤策略、内容分发、推荐策略尽量展示给对应需求的用户看到;

用户:可以对内容进行消费以及和作者或者其他用户进行互动。

框架图:

内容型产品指标及常用分析框架

二、常见指标 1. 作者侧常见指标

作者属性:

语言、地区、发文方式、作者评级、账户类型、渠道、签约状态、创建时间、帐号id、年龄、性别、站内粉丝、站内关注、平台等。

常见作者分析指标:

新老作者分布量、占比;

作者特征分布:评级、账户类型、签约状态、作者状态分布等;

重点作者特征分布:重点MCN、PGC、TOPN分布情况等;

作者基本属性:年龄、性别、地区、语言分布等。

内容型产品指标及常用分析框架

2. 内容侧常见指标

内容漏斗:不论任何渠道抓取、站点抽取或者平台作者自主发文的内容,通常都需要经过层层过滤。

首先进行通用消重,然后通过机器审核的一些模型及人工审核过滤掉黑名单、低质内容、抄袭内容、不完整内容、涉黄涉暴等不适合在平台内展现的内容。

然后在内容分发过滤的时候根据一些规则,设定什么特征的内容可以分发给什么特征的用户等规则,例如用户评级评分、垂类等进行分发过滤。

到了前端展示侧,根据频道主feed页的推荐位进行个性化推荐分配,展示给用户;最后内容展示一定时间后会过了其时效性,便不再展示。

内容型产品指标及常用分析框架

常见内容属性数据包括:内容语言、地区、推荐状态、展示状态、内容垂类、内容评级、内容来源、内容关键词、内容分类(多层级)、内容创建时间、放出时间、过期时间等。

常见内容分析指标:

进文的内容评级分布、内容展示状态分布、内容推荐量、内容topic分布、内容垂类分布;

展文的内容评级分布、内容topic分布、内容垂类分布等;

内容的生命周期分析(漏斗转化和异常监控),内容发布量->内容过机/人审量->内容可展量->内容展示量->内容过期。

内容型产品指标及常用分析框架

3. 作者&内容&用户组合分析指标

作者&内容分析指标:

作者发文量分布(多特征)、新老作者发文量分布、不同渠道发文量(渠道评估)、活跃作者量、投稿率;

各类型作者分文类别分布、作者发文内容类别分布、作者发文重复率、作者发文过审率等;

作者生命周期(转化漏斗及异常监控):新增作者、留存(当日/多日)、发文留存(当日/多日)、流失、召回。

内容&用户分析指标:

各用户+内容维度用户点击率、各维度用户+各类内容用户的动作(展现/点击/转发/收藏/评论…)、各维度用户+各渠道内容用户的动作、各维度用户的hot内容/hot分类/hot话题。

作者&内容&用户分析指标:

各维度用户针对+各类内容维度+各类作者维度 的消费动作(展现/点击/转发/收藏/评论…)。

三、常用分析框架及对应指标

内容型产品指标及常用分析框架

构建作者内容的分析指标体系,可以为产品提供内容/作者/用户相关例行化的分析框架及数据基础。

关注的分析方向可以有以下几点: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