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编辑导读:做数据分析,重点不在数据,而在分析,对数据敏感,就是能清楚数据异常背后的原因,对数据背后的商业意义能进行思考。这需要经验,也需要你的思考和执行力。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经验分享了培养数据敏感度的相关方法,希望对你有用。
前几天,群里小伙伴提问什么是数据敏感度?
提这个问题是因为她的主管自诩数据敏感度很高,做为下属的她想知道到底什么是数据敏感度,怎么培养数据敏感度。
01 什么是数据敏感度?数据敏感度高的人,看到数字,两眼冒光,早已飞速纵身跳到3米外,甚至10米外,脑子里在观察、找问题、找机会,喜不自禁或者哀叹不喋也或者沉着淡定。
对数据不敏感的人,看到数字,则晃晃脑袋,目光发散,心里嘀咕,这是什么?这能说明什么?
就像人体对温度的敏感度,碰到滚烫的开水,人的本能反应就是把手缩回来,再吹手散温。每个人对温度的敏感度差不多,因为这是身体本能。但每个人对数据的敏感度截然不同,因为这和每个人的经验相关,所以有人对数据敏感,有人对数据无感。
数据敏感度是业务理解力、客户理解力、数据理解力三者的综合结果。很多人误以为数据敏感度只是数据能力强。事实上,要对数据敏感,业务理解力、客户理解力、数据理解力,3者缺一不可。因为数据只是对商业行为的客观描述,只有真正懂数据背后的意义,才能解读数据,才能挖掘数据背后的含义,才能形成数据敏感。
如何判断数据敏感度高不高?
1)看到数据后,能一眼判断数据靠不靠谱,因为很多数据本身不靠谱,有指标口径问题、有数据质量问题,也有可能搞数据的人真的不理解业务,放了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数据。
2)看到数据后,能马上思考数据本身的商业意义,有人能快速定位数据背后的原因,并找到机会,有人眼里只是一个数字。对数据的解读基于对数据的理解,对数据的理解则基于对业务、客户、数据的理解。
懂业务、懂客户,但不懂数据的人,就好比1个人很有故事,内心早已百转千回,把自己感动哭了,但就是讲不出来,或者讲出来了,也没有说服力。因为听者觉得讲的是他的主观看法,没有公信力。所以数据的价值之一,就是统一视角,统一事实,如果还能统一对事实的理解,就更牛了。让数据说话,不要讲那么多我怎么想,因为我怎么想一点不重要。但客户怎么想、市场怎么想很重要,用数据来表达业务、客户的诉求,大家更能达成一致。所以渔歌一直认为数据是一种语言,数据价值在于通过语言的应用,把商业价值传递、应用起来。
而懂数据,但不懂业务、不懂客户的人,就好像手里拿着最权威、最专业、满满精华的朗文英汉大字典,可那只是字典,不是文学史籍,不是诗词歌赋,也不是重大科学研究发现。因为拿字典的人不知道怎么把字典里的一个个单词串成诗词歌赋,就连组成句话都困难,在他眼里每个单词都是孤零零的存在。
所以数据敏感度是懂业务&懂客户,懂数据的化学反应的结果,他们互相渗透,互相融合。
02 如何培养数据敏感度?懂业务&客户,但不懂数据的人,有4个方法提高数据敏感度。
懂数据,但不懂业务&不懂客户的人,也有4个方法提高数据敏感度。
两者的方法本质相通。
1. 给懂业务&客户,但不懂数据的朋友们懂业务&客户,但不懂数据的人,需要的是从业务走向数据。
从业务走向数据,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1)找数据大拿对焦业务。哪怕自己被diss的体无完肤,或者只能听,说话的机会都没有,都没关系。听高手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大拿会输入更高的视野、格局、方法、乃至细节。
2)听过、看过都不如自己干过。从最小的事做起,给自己的业务设计一张业务监控报表,而后每天上班第一件事情就是看报表,再优化报表。目标只有1个,通过数据监控和分析,找到产品问题和机会。
看报表后,提问三部曲:
第1步:今天和昨天比有什么变化?或者这周和上周比有什么变化?
第2步: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产生变化?
第3步:业务机会在哪里?
3)主导一个大的数据分析专题,主导发起、分析框架、分析过程、分析报告全部独立完成,如果能请擅长数据的大拿们提建议,就更好了。经过从业务到数据的洗礼,人会有有混沌,但最后焕然一新的感觉。
经过1)2)3)后,应该可以成为一个有数据框架、有分析思路、有数据感觉的人。还有很重要的一点。
4)培养数据习惯,和做数据的朋友保持沟通,把别人当学习对象,不要把别人当工具。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