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体验 >

这可能是数据分析师最关心的5大问题

时间:2020-12-15 09:34|来源:网络整理|编辑:采集侠|点击:

数据分析师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吗?这可能是很多数据分析师都思考过的问题。本文作者从数据分析师的角度出发,对相关的5个问题进行了分析梳理,一起来看看~

 这可能是数据分析师最关心的5大问题

已经2020年了,很多同学都在思考职业发展路径问题。最近咨询陈老师的也很多,一个很普遍被问到的,就是:数据分析师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今天集中解答一下。

还是陈老师的一贯风格,不吹不黑,客观说事。我们一起来看看,面向2020年,数据分析师们最纠结的五个问题:

问题一:数据分析会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答:不会!

首先,看到提“人工智能”四个字的所有标题,大家都能认为是引发焦虑的伪问题。真正懂行的都说:算法、机器学习,或者干脆直插CV,NLP,推荐等某个具体领域。

其次,这俩玩意根本就是两件事。算法的发展不仅不会取代数据分析,反而会让数据分析更轻松。

为啥?

因为本质上,算法对抗的是低效率。通过人工标注-模型训练-预测检验的循环,算法可以大量替代以往需要耗费人力的工作。

但是算法实现这个目的是有前提的:第一,需要明确的结果:人工标注的图形、信用违约/未违约记录等等。第二,需要大量的特征数据,用于训练模型。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看到算法应用最成功的就是CV领域。比对人脸、比对证件等就是特征丰富,结果明确。传统的风控、推荐等领域,也有相应进步。NLP领域进展相对较慢,就是被复杂的语境折腾的七荤八素。

本质上,数据分析对抗的是不确定性。当我们想要分析问题的时候,更多是:

没有数据:新业务刚上线,过往不重视数据采集

有假数据:业务操控,流程缺失,利益驱动

乱七八糟:口径不统一,流程不规范,使用瞎胡闹

人为扭曲:业务方为了保住KPI睁眼睛说瞎话

不会判断:只知道写同比环比,不会解读意义

主观臆断:做数据只为证明自己是对的,强词夺理

这种时候,就相当于根本没有标注,或者人工瞎几把标,模型压根训练不出来。还摸个屁。

正是如此,我才有了数据分析的五大问题:

是什么(量化结果,获取数据)

是多少(树立标准,评价好坏)

为什么(寻找原因,验证假设)

会怎样(综合评估,做出取舍)

又如何(预测前景,探索可能)

 这可能是数据分析师最关心的5大问题

通过不断循环的解答这五个问题

我们量化监控业务走势,把不确定变成确定;

我们做出客观的评估,发现问题,沉淀经验;

我们合理预测前景,探索新可能,发现新道路;

最终推动业务持续进步和改善。

 这可能是数据分析师最关心的5大问题

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的力量,才是算法不可取代的。当然,石头摸清楚了,数据质量好了,经验总结差不多了,这时候有些传统的工作可以用模型来干。比如在风控、推荐领域,传统业务经验越来越让位给模型。同样的,在的领域,数据分析继续做着开路先锋。

比如2019年,陈老师主导的项目,就有大量的社交电商、分享裂变、网红带货、私域流量转化的项目,这些项目往往是业务模式创新和数据分析齐头并进的。在这些新领域,各个行业都在摸石头,当然得带着有本事测量深浅的水文师。不然一脚下去踩坑里咋死的都不知道。

有意思的是,所谓的“人工智能会取代数据分析师”,正是来自对数据分析工作的无解。在不懂行的人眼里,数据分析师和算命大师没啥区别,不需要数据采集、不需要数据清洗、不需要数据治理、不需要分析建模、不需要积累经验、不需要你测试验证。只要眉头一皱、掐指一算,咒语一念,符咒一烧,算盘一拨,天上咔嚓一道炸雷掉下一道圣旨:明年业绩1257亿!

在不懂行的人眼里,算法、数据分析、算盘、《周易》没啥区别,反正过程他都看不懂,最后咔嚓一声能出个好牛逼的结果。有这种幼稚理念,当然会觉得人工智能会取代数据分析了,毕竟阿尔法狗比算盘听起来屌吗。

当然还有一种论调,来自:以后能自动提数了,数据分析师就要下岗了。这个更幼稚了,谁TM跟你说数据分析师就是人肉跑sql师了!

要我说,这种智能BI越早出越好!正好把那些每天2000行sql的小哥们解放出来,正好把那些无穷无尽的临时取数挡掉,正好可以让市场部那些只懂心机不懂技术的妹子们对着机器咆哮去:“这是总监要的,下班必须给!”这话都冲着阿尔法狗喊去,那画面想想都爽。我们就有更多的时间,来分析问题,来设计实验,来挖掘深层因素,以后出的成绩还多一点。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