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体验 >

如何读懂数据的含义?

时间:2020-12-18 09:23|来源:网络整理|编辑:采集侠|点击:

编辑导读:数据在一些人看来只是冷冰冰的数字,但是在企业看来,这些数字的背后可能暗藏着盈利的方向,这时就需要数据分析师出场。如何才能读懂数据?本文将从六个方面进行分析,对数据分析感兴趣的童鞋不要错过哦。

 如何读懂数据的含义?

很多新人读不懂数据含义。对着报表,只会和复读机一样,叨叨:“昨天销量100,今天销量120,增加20……”讲这些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的到的东西。也因此经常被笑话,咋办?今天我们系统讲解一下。

一、读懂第一阶段:明指标

给一个数字:180,能看出含义不?

不能!

因为这就是孤零零一个数字,啥含义都没有。想读懂数据,至少它得是一个明确的数据指标。包含了指标名称,使用场景,计算口径。同样是180,我们换成:成年女性,身高180cm。是不是一下清晰很多了?

二、读懂第二阶段:立标准

而且很多人可能已经有了本能的判断:这个女生个子很高。这么判断,可能基于数据统计。

根据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报告显示,成年男性平均身高167.1cm,女性155.8cm,也就意味着180cm已经超过大量男性身高了,可以定义为高。

这么判断,也可能基于约定俗成的习惯。比如习惯来说,女生超过170已经算高个了,180更是超大个,肯定算是高了。

两种判断都没有错,其实都是进一步读懂数据的方法:统计法和习惯法。统计法基于数据统计上的差异进行高中低划分,习惯法则是把人们约定俗成的习惯量化。

从“成年女性,身高180cm”到“成年女性,个子非常高”是读懂数据的一个重要转折。因为180cm是一个客观数值,不能直接影响我们决策。但是“高”是一个判断结果,这个判断是会影响我们决策的,不信继续往下看。

三、读懂第三阶段:合场景

场景1:小明身高175,二姨很热情地介绍了一个180的女生来给他相亲。

场景2:小明在组织一次展会活动,需要5名模特,HR linda介绍了1个180女生给他。

问两种场景下小明的心情如何?

有些女生会嫌弃比自己矮的男生,很不幸,小明就是被深深嫌弃过的一名靓仔。所以小明遇到场景1估计就直接骂娘了:“早就说了不要找比我高的,你丫是诚心给我难堪吗!”——这就是无视别人要求的结果。

场景2估计小明会很开心。展会的模特,就是要人高马大模样俏,这样才够排面。当然肯定出场费贵很多,这时候要是图便宜,随便找几个矮个子妹子,估计领导看到身高就要开骂了——给你们费用,不拿来贴门面,拿来擦屁股吗!

所以想再深度读懂数据,一定要结合具体场景。

这里有两种做法:

基于业务逻辑推演

基于过往经验总结

两种方法,都需要对业务场景的深入了解(如下图):

 如何读懂数据的含义?

四、读懂第四阶段:观态势

经过前三阶段,我们已知的信息是:

成年女性180cm属于:高

找模特需要个子:高

个子高+模样俏=价格贵

在这些基础上,再看数据,又会有新的解读。

比如你负责筹划展会,你下边的广告公司推荐的现场模特身高如下:

 如何读懂数据的含义?

看完以后,你可能马上读出:这帮孙子又想黑我的费用!偷偷摸摸给我换了一批便宜的模特!是滴,这个解读就又比“诶呀,身高缩水这么多”更进一步,这就是第四阶段的解读。

同样的数据,如果你没有读出这个,直接发给了领导,领导看完可能立马解读出:这个新来的小伙子不懂业务呀,哪有排面活做的这么寒碜的。

同样的数据,如果领导没有处理,真的找了一批随便什么人去展会。你的经销商们看了以后,立马能解读出来:诶呀,今年这品牌实力是不是有问题呀,你看展台面积也缩水了,新品发布会也不热烈,模特都是凑数的,不行不行。

所有这些都是基于一个身高数据,所谓见微知著,其实背后都是有逻辑的推理(如下图):

 如何读懂数据的含义?

五、读懂与瞎胡乱读的区别

当然,解读数据也是有限度的,过分解读,或者随便乱猜,都会导致错误理解。

比如:

随便乱猜:你看模特都是美女,所以他们的老总肯定好色。

过度解读:你看这次请了九个美女模特,肯定有九款产品发布。

读懂与随便乱猜的最大区别,就是证据数量。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