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编辑导读:单纯的数字是没有灵魂的,但是数据分析却可以洞察出数据背后业务的规律。因此,数据分析是商业活动中重要的一项工作。本文将围绕数据分析的四个层次展开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通常把数据理解为业务的另一个他,单纯的数字是没有灵魂的,而背后的业务却是鲜活的。商业数据分析的核心是洞察数据背后业务的规律,本质是数据赋能。我相信从事商业分析的小伙伴们都听说过,数据分析的三个层次:描述性分析、诊断性分析和预测性分析。
著名的咨询公司Gartner在2013年总结、提炼出了一套数据分析的框架,如上图所示,他们把数据分析分成了四个层次,除了刚才说到的三个之外,还有一个处方性分析。诊断出业务的问题之后,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给出运营策略去改善它。我更倾向把处方性分析合到诊断性分析里,因为分析和运营是需要结合在一起的。当然,这些小细节影响并不大。如今在公司0-1的参与项目,先前很多的方法论正好有机会都经历一遍,所以想结合这些框架梳理一下自己的想法,欢迎大家留言或者进群交流。
本篇文章先跟大家介绍一下数据分析的四个层次:描述性分析、诊断性分析、预测性分析、处方性分析。
二、描述性分析:发生了什么?通过一些核心指标的数据和前后对比,告诉业务方(或者老板)目前业务的现状是怎样的。比如常见的流量、转化率、收入、成本等等这些指标。往往这些指标是比较宏观和概括性的,对比完就能对整体的情况有个认知。在公司里,大家经常会用Tableau做日报/周报,其实主要承担的就是描述性的汇报。
关于描述性分析,需要思考几个问题,才能让整个日/周报概括而又具体:
首先要思考在日/周报中展示哪些业务,可以提供几个维度去参考:
老板关心哪些业务?想了解什么信息?
部门负责哪些业务,重点是在推哪些?
可以沿着这个方向去确定要展示的业务。
2. 用哪些指标,如何衡量变好/变坏善用对比(环比/同比)、趋势等比较方式,不能只展示指标的数据,还要能直观的反映出目前状态是好还是坏。
3. 沉淀分析框架当然,描述性汇报也需要沉淀诊断性分析的框架。比如说,在周报中展示转化率指标,不论涨跌,大家肯定会在意是怎么回事。而要分析这事儿,就可以按渠道进行拆解,分成APP端、PC端、小程序端的转化率等等,分别关注一下。
所以对于该指标的框架性拆解分析,就可以沉淀在描述性汇报中,这样指标的涨跌就立马能定位到哪个环节的问题。定位出问题环节后,再细一步的原因就需要去找对应的业务方咨询了。
三、诊断性分析:为什么会发生?业务变好/变坏了,除了知道这个结果外,我们还需要通过数据进一步了解为什么会这样。
在诊断性分析中,就需要去分析业务结果和很多因素的相关性。当然,怎么能较快速地定位到分析哪些因素和结果的关系,要基于对业务的理解。可以大家一起头脑风暴分析业务数据,也可以去调研,或者深度访谈一些业务关键角色,让他们给一些输入,我们才可能知道从哪些维度去分析数据更合理。
1. 定性分析若分析的仅是一个特征与结果的相关性,则可以通过画二者的二维散点图进行分析,通过图形描述,可以初步且直观判断二者的存在何种相关关系:正相关、负相关、无关;如果相关的话,是线性相关还是非线性相关(抛物线、指数等)。
我们通过散点图可以定性的判断两者是否具有相关性。定量上,我们可以通过回归对他们对关系做出精确的描述。
若结果为连续值,则应用的模型为回归模型,包括:
1)一元线性回归
若仅有一个特征与结果相关,并且其是呈线性关系的,则可以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即建立回归模型y=a+bx计算出截距a和斜率b,x为特征(自变量),y为结果(因变量)。
2)多元线性回归
在实际业务中,仅单个特征与结果相关的情况是不多见的,大多数都是多特征共同作用导致的结果。若多个特征无多重共线性,且与结果呈线性关系,则可以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y=a+b1x1+b2x2+…+bnxn。
3)非线性回归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