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体验 >

如何结合分析需求,设计数据埋点?

时间:2021-02-04 09:20|来源:网络整理|编辑:采集侠|点击:

通过数据埋点,我们能够看到产品设计与功能在数据上的反馈,并通过分析其中的数据特征驱动业务发展。

 如何结合分析需求,设计数据埋点?

做了快3年的产品经理,相比3年前刚入行的时,现在的企业对产品岗位的要求逐渐趋于理性化。产品经理不再是“靠着一个点子就能改变世界”的玄学职位,客观的数据与理性的分析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

但就我亲身感受而言,这种改变还不够剧烈:一方面体现在多数人还在“靠感觉、靠经验”做感性产品,而非理性产品;另一方面是已经意识到数据重要性的大部分产品同学,在这种大环境下,很难有机会接触到系统化的学习与锻炼机会。

鉴于此,这里想通过文章分享我对于数据分析的一些理解和感受。鉴于涉及内容太多,这里先说开头:关于数据埋点的那点事。

一、那什么是埋点呢?

一句话概括:埋点就是一小段上报事件的代码。简单来说,就是用户在产品中产生某个行为之后,设备或者服务器把这个行为以及有关的一切信息都记录下来。

二、为什么埋点很重要?

先一起设想个常见场景:

今天,你辛苦做的积分商城终于上线和亲爱的用户见面了。出于对自己工作的负责态度,你觉得很有必要看看效果,便决定:先看看今天有多少人用了这个功能吧!于是跑去研发同学那,腆着脸让研发帮你看看,于是……

“今天?你这个今天是怎么定义的?给个具体的时间吧”

“什么算是人?IMEI/IDFA吗?还是user_id?又或者其他标准?你先给个定义”

“这个‘多少’是个啥意思?UV还是PV?”

“大哥,怎么算用?点入口吗?还是进到落地页?又或者领了积分才算?”

“Oh,舍特,开发的时候没埋点”

……

从上面的场景中,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切实体验到这种被研发灵魂拷问N连击的痛苦。因此,如果我们仅仅知道要采集哪些数据,仅仅掌握一些数据分析的技巧,但却不清楚这些数据是如何收集和统计到的,那么我们对于数据的应用不仅会处处受限,更会丧失对数据的敏感度。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埋点也是数据分析的完整路径中必不可少的第一步。在一些大中型公司,这份工作往往会由独立的数据产品经理负责,但对于市场上的大部分中小型公司,产品经理就要亲自上阵,负责埋点的定义和管理了。

到这里,大家应该就会明白两个点:

什么是“埋点”?“埋点”是互联网产品收集数据的一种基础且被广泛应用的方法。

为什么要“收集数据”?因为我们要获取数据支撑后续的数据分析,并最终驱动业务发展。

三、怎么理清需要的埋点?

完成了对埋点的必要性说明,以及基本概念定义后,下面分两部分详细介绍一下具体的落地实施方法:

第一部分:确定并梳理清楚需要哪些埋点

第二部分:形成埋点文档记录并同步

第一部分:确定并梳理清楚需要哪些埋点

梳理埋点的思路和梳理产品方案的思路一致,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明确你的需求是什么,这是定性的层面;接着是明确能衡量需求的数据指标是什么,这是定量的层面;最后才是确定能通过哪些埋点收集到需要的数据,从而计算指标、衡量需求。逻辑关系如下图:

 如何结合分析需求,设计数据埋点?

1.首先是归纳需求。埋点需求一般有两个来源:产品需求的衡量指标+业务部门的分析需求。通过这个步骤,我们可以知道收集数据的目的是什么。

2.接着是选取指标。明确了需求之后,我们就需要选取能够衡量需求效果的数据指标,比如页面转化率、功能留存率、访问人数、访问频次分布等等。

3.最后是梳理埋点。梳理埋点这一步最重要的是想清楚三个关键问题:

需要收集哪些数据以能够计算上一步选取的指标

触发数据收集的时机是什么时候

需要定义埋点的哪些必要属性(即需要收集哪些维度的数据)

归纳需求和选取指标这两步,单独拎出来是很大的一个内容,这里就不做展开了。这里的重点是帮大家搞懂埋点,因此着重说说最后一步的“梳理埋点”:

a.首先是确定收集哪些数据以计算需求指标

这里提一个小思路:把指标按照数学里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拆解成不能再拆的单位变量,那这个单位变量,就是我们要通过埋点收集的数据了,比如“访问页面的独立用户数”。

b.其次是数据收集的时机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