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私域流量”概念火爆的背后,既有企业焦虑,也有赛道风口。而巧的是,在线教育同样面临增长获客难的问题,并且也在享受社交红利带来的流量变现机遇。不过比较关键的是,我们如何正确看待“私域流量”这件事,以及它对在线教育的影响。
吴晓波曾经提出,“私域流量”将是2019年的新风口,真是被他言中了。
这是继“增长黑客”、“流量池”、“裂变”之后,又一个风靡营销圈、运营圈乃至互联网圈的词汇。
不过,“私域流量”会火,并非因为吴老师的预言,最可能的是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增长焦虑。主要表现在获客越来越难、流量越来越贵、线索越来越假,这是所有通过线上渠道获取流量的企业,都面临到的三个问题。
比如,通过在BAT等大平台花钱买量,发现质量差,转化难;利用搜索引擎的竞价排名进行获客,导致成本越来越高;在某平台花钱推广获取线索,打电话发现90%是空号,等等。
第二个原因,则是社交红利,并以此建立商业模式。典型的是赴美上市的拼多多和云集。
可以看出来,“私域流量”概念火爆的背后,既有企业焦虑,也有赛道风口。而巧的是,在线教育同样面临增长获客难的问题,并且也在享受社交红利带来的流量变现机遇。
所以,在线教育与“私域流量”可以说是一拍即合。不过比较关键的是,我们如何正确看待“私域流量”这件事,以及它对在线教育的影响。
所以,本文尝试给出在线教育利用“私域流量”的运营策略,帮助教育同行们把握的红利。
笔者曾经提到过,大多数人频繁提及“私域流量”,是为了解决获客、变现、增长等问题,而实现它的核心,是想办法利用起“私域流量”来达成这些目的,具体该怎么做?
一、找到适合“私域流量”的产品什么样的产品适合“私域流量”?这需要从“私域流量”的特点说起,有人曾这样总结过:
高客单价:因为需要维护用户关系,必然付出更高成本,尤其是人力成本,自然需要高价。
高复购性:让用户持续购买,是维护关系的核心前提,产品无需复购,“私域流量”基本无用。
高话题性:购买不是与用户建立关系的唯一方式,让用户参与到产品本身,也许更有意义。
那么,什么样的产品符合“私域流量”的三个特征?其实有很多,比如美妆、保险、餐饮、医美等等,都适合用“私域流量”的思维去运营,而教育,却是最适合的。
举个例子:
某在线教育公司,用了十几个月的时间,从A轮融资直接做到赴美上市,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它的产品为K12在线大班课,典型的高单价、高复购、高话题,非常适合“私域流量”进行运营。
比如,覆盖从幼小到高考的整个阶段,天然具备复购可能;标准化程度低,形态为“内容+服务”,需要投入较高成本;场景上,学生可以相互竞争,家长可以口碑传播,话题性很足。
所以,基于K12产品的“三高”属性,其设计了下图的“私域流量”运行逻辑。
从此图可以看出,将“公域流量”(微信、头条、抖音等)转变为“私域流量”(微信号、微信群),并由适合“私域流量”的产品(K12在线课)做承接,是其实现增长的核心。
那么,如何具体落地“私域流量”的运行逻辑?
二、确定沉淀“私域流量”的核心载体落地的前提是确定“私域流量”的载体是什么,而对于真正想通过“私域流量”实现稳定获客的人来说,微信个人号与基于CRM系统的app、服务号、小程序等是唯二首选,至于原因,则是因为个人号的信任度最高、CRM系统对关系管理的强度最大。
不过,CRM系统更过于被企业所应用,偏产品技术范畴,对于做运营人来说,微信个人号是接触最多的,也是更容易被玩转的。
笔者曾看到一位从事线下教育的运营者,以个人号作为“私域流量”的核心沉淀载体,为线下门店累计精准引流10万+,单天变现2万。
其实,这个案例只是证明了微信个人号做为“私域流量”阵地的核心作用,想要彻底实现有效获客和变现,还需要基于微信个人号为核心设计私域流量的运营策略。
三、设计“私域流量”具体的运营策略“私域流量”的运营策略,具体来讲是根据某种模型明确每一环节大概的运营动作,而“私域流量”的运营环节,大概经历这样几个步骤:引流-裂变-转化-成交-复购。
接下来以个人号为例,简述这几个环节可以执行的运营动作。
1. 引流环节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