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笔者基于自己工作中遇到的一些产品数据分析问题,与大家分享其对于数据分析的见解与感悟。期望以简单易懂的文字让产品数据分析小白,能通过改文章对数据分析有一定的了解。
一直想把产品工作中遇到的数据分析问题做一个系统的总结,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下笔。前些天详细梳理了一番,打算通过几篇文章将产品工作中的“数据分析”说清楚,文章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言语阐述。
对于这些文章,我心里有一个小目标:让一个毫无基础的人,看了这几篇文章也能对产品的数据分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废话不多说,我们开始吧!
一、宏观指标宏观指标会从:新增、卸载、留存、活跃,四个维度来进行介绍,当然每个维度又有具体的细分。
宏观指标通常出现在数据面板(Dashboard)中,用于日常数据的监测,来判断产品的异常与否。
因为文章篇幅限制,本篇文章只会介绍前两个指标:『新增』『卸载』,剩余的部分会在接下来的文章里面进行阐述。
二、统计的基本单位在正式介绍数据指标之前,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用户数量统计的基本单位。
实际上,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数据数据统计平台,还没有能力真正识别一个真正的人。
回顾一下国家是怎么统计人口的:是为每个人分配唯一的一个身份编号,这个编号不仅仅保存在户口本与身份证上,还保留在国家的统计局里。
但是,如果一个人有两个不同的身份证号,其实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就是完全独立的两个人。
对于产品统计平台来说,也是如此。
数据统计平台也是通过为用户分配唯一编号的形式进行确认的,目前常见的方式有三种:
社会属性账号,例如:手机号码,微信号,邮箱……
设备标识,例如:每个手机都有一个唯一的id,可以通过手机id来区分。
应用标识,其实每个应用也有唯一的一个id,这也可以用于区分不同的用户。
不同的应用对于用户单位的定义也不尽相同:对于拥有账号体系的应用,一个用户特指注册的账号,但是对于没有账号体系的应用,多数使用的是应用id作为用户数量的基本单位,而设备id通常作为补充。
这里补充一点:接下来所有的案例均以应用id作为基本单位进行阐述。
在明确了用户数量的『基本单位』后,我们正式进入产品数据核心指标的阐述部分。
所谓的核心指标指的是:能够衡量产品状态的数据标准。
通过这些指标就能很直观的判断:产品整体表现的好与坏,局部改动的得与失。
其中核心指标主要分为两类:宏观指标与微观/功能指标。
宏观指标主要衡量产品的整体状况,而微观指标则能够精准的呈现产品中某些功能的使用情况。
为了方便,我们先凭空造出一个App,名为:示例App。
接下来所有的数据指标都来源于『示例App』。
三、新增新增顾名思义,指的是:没有使用过示例App的用户。
如果这用户开始使用了,那么该用户便是示例App的一个新增用户。
如果从职责划分的角度,新增指标更多的属于运营指标。因为产品功能上的改动,往往对新增数据的影响不大。新用户的获取属于流量获取行为,更多的的归因于宣传活动、广告投放、产品ASO的优化等。
如果笼统的说新增这个指标,上面那段文字的描述就已经足够了,但是如果你想细致的了解,那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细分:
1. 新增究竟是什么传统行业中的新增用户很好定义——就是个体的人。
例如:某个餐馆开张,第一天来了100个顾客,那么这一天的新增用户就是100人。
但是对于手机App来说,这个维度就显得有些粗了,举个几个例子:
用户甲有两个手机,并且都安装了示例App,那么对于示例App究竟甲算究竟作一个用户还是算作两个用户呢?
如果在示例App能够在一台手机上进行重复安装,用户甲在自己的手机上安装了两个示例App,那么又该怎么算呢?
如果一个用户甲第一天安装了示例App,然后第二天进行了卸载,第三天又重新安装了,那在第三天的时候,甲算不算新增用户呢?
如果用户甲第一天安装了示例App,然后在第二天进行了升级/更新,那甲算不算新增用户呢?
或许看完了以上四个问题,你心中充满了困惑,这里建议你再重新看一次『用户数量的基本单位』的阐述——如果我们以App id为基本单位,则一切以App的时机数量为准。
所以,前两个问题的答案就迎刃而解。
对于第三个问题,用户卸载了App又进行了重装,那么这个用户还算不算新增用户?
这里给出的答案:依然是新增用户。
举个例子,『员工甲』在自己的『A公司』办理了离职手续,几个月后又重新入职,那么对于A公司来说,员工甲算不算是公司新人呢?
原则上肯定是公司新人,虽然之前员工甲对于A公司爱过、痛过,但毕竟现在是重新来过!
对于最后一个问题:升级的用户,对于新版本来说算不算是新用户?
一般来讲,应该不算是新用户的。
接着上面的案例说:员工甲在A公司努力工作,职位升了,对于新到的部分来说,可能算是新面孔,但是对于公司来讲,肯定不算是新员工了。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