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职场 >

「复盘」与「成长思维」

时间:2020-10-14 09:28|来源:网络整理|编辑:采集侠|点击:

编辑导语:我们在完成一个项目或是活动时,要想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需要进行复盘;复盘在我们工作中是非常重要也很容易被忽视的一项,但是复盘带来的好处很多,可以帮助你进步,避免下次出现同类错误;本文是作者分析的关于复盘与成长思维,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复盘」与「成长思维」

一、为什么要复盘?(Why)

斯坦福心理学教授Carol S. Dweck在2016年发表了关于“成长思维”(Growth Mindset)的研究。

「复盘」与「成长思维」

「复盘」与「成长思维」

《Growth mindset tempers the effects of poverty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这看起来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成长思维」试图告诉我们:

你的能力永远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成长的;

失败并不是否定你的能力,而是告诉你“你可以做得更好”;

无论面对多么困难的挑战,只要抱着“我可以从中学到什么”的心态,都可以令你鼓起勇气。

如何落地践行成长思维呢?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就是复盘。

基于我过去所属团队的项目管理/事项管理实践总结,按照PDCA的理论(Plan、Do、Check、Action/Adjust);当时团队的Plan和Do可以说做到了及格的水平,但Check和Action/Adjust的部分仍然是缺失的;导致做事虽然非常辛苦,却在很多时候没有解决根本的问题;而Work Smart作为职场的核心能力,想要将其内化为个人的基本属性,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实践。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希望未来能通过「复盘」的方法,让整个团队持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什么是复盘?(What)

(注:本段主要引用了公众号「L先生说」的文章《讲透“复盘》。)

复盘本是围棋术语,也称为复局,是指对弈者下完一盘棋之后,重新在棋盘上把对弈过程摆一遍;看看哪些地方下得好与不好,哪些地方有更好的下法等(低配版的机器学习)。

有意识地从自身过去的行为经验进行学习——复盘,这是最简便、性价比最高的学习途径,却也是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

在敏捷软件开发实践中, 每个Sprint有一个会议叫做回顾总结会,主要议题是:在过去这个Sprint里,我们哪些做的比较好的,哪些是需要提高的,下个Sprint要采取哪些行动措施。

这个回顾总结的本质就是复盘,让团队从过去学习,以提升团队未来的交付能力。

我们在每个Sprint中都会通过完成工作包来交付成果,这些成果将对业务产生影响(也就是“运营”的结果)。

但是这些影响与我们当初设定的目标多多少少有些偏差,复盘就是为总结好的经验、找到不足的地方、总结有价值的规律,以便我们在未来的Sprint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基于PDCA循环来看:

1. 关注「行动」

大多数人做事情,着眼于P和D。也就是:先考虑我要做什么,然后去行动。

他们关注的是「行动」,也就是“我做了哪些事情”。

目前互联网行业盲目的赶进度、加班文化,也一定程度被这种思维限制了,演变为「行动大比拼」。

2. 关注「结果」

思考全面一些的人,着眼于整个PDCA循环。

也就是,在行动之后,会去思考:

我有没有达成我想要的结果?

如果没有,是什么地方产生了阻碍?

我如何能够克服它们、调整计划。

此时关注的重点转移到「结果」上,也就是“我做得够不够好”?

3. 关注「成长」

「成长思维」来源于对PDCA的「监测循环」,即从第三方的视角审视自己的PDCA整个过程,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做记录下来,并加以审视,从中找出自己能够成长的空间和可能性。

我的目标设计是否合理?(优化Plan)

我的项目排期、风险管理、业务方案设计是否还有提升的空间?(优化Do)

我对项目的复盘、反思、逆向思考还有什么可提升的空间?(优化Check)

对PDCA中应用的方法论做迭代。(敏捷Adjust)

此时关注的重点转移到「成长」上,也就是“我可以如何变得更好”。

「成长型思维」将有助于摆脱“我是最辛苦的、我是职场上最大的不公允受害者”等过度自我的想法;始终专注在个人成长的机会点与选择博弈上,更有利于在有限的时间资源下提升劳动力的生产效率、质量(在创业之前,始终认识到自己只是「劳动力」,是一种能够处理好自我与企业关系的好方法)。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