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在职场生涯中,我们可能会在好几家公司工作,重新应聘必然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本文作者基于自身经历,从五个角度总结了自己的应聘经历,分享给对求职迷茫的童鞋。
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16年毕业,回到了互联网氛围不浓厚但是行业发展也算在全省领头的家乡。17年5月底第一份工作,创业公司做产品。19年9月底因为多重原因离职,20年4月份重新找工作,4月底找到合适工作,5月再次入职!
一、想写点内容的初衷入门产品经理也有2年多时间,看过很多分享,也知道很多大牛分享时特别强调总结和复盘是多么重要。
曾经也有心想要多总结复盘,但是扛不住懒,一直拖着就没有后续。也不是没开始过,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也会每天记录,但记着记着发现成了每日工作的吐槽,写完了自己都不想回看,所以就放下了。直到这次开始找工作。
曾经我认为自己不管什么时候都能记得清清楚楚的一些问题、一些决策路线、一些互怼胜利或失败的事例,回头看的时候已经有90%以上都忘记了。项目、文档确实都在那里摆着,原型和功能文档也都有,但是那些决策、那些从客户的需求转化为可操作系统的思考过程鲜有记录。
我觉得面试的过程大概率就会问这些问题,比如:
你曾经在工作中遇到过什么难题?你是怎么解决的?
有什么开发说不能实现但是最终通过你的方法实现了的例子?
讲讲你之前的一个项目经历,你是如何将需求落地的?
你是如何辩识用户伪需求的?最终你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讲讲你对一个需求的思考过程。
……
反正这些问题是我如果作为一个面试官想要提的问题,经历过一轮后发现问这些问题的面试官也比较少,在面试中没有遇到太难的问题。最让我恐慌的还是我准备面试的这段过程,一遍一遍看原型、看文档、想上面的那些问题应该怎么回答才是面试官最希望听到的。
对产品经理来说,没有像是开发一样,会什么语言这种标准,当然如果有成功的产品,说出你成功的产品就会为你的应聘加分不少。但也许会因为你说的成功产品而问你更多问题,因为面试官想了解这成功产品是不是真的是你思考你带着团队完成的。所以对于产品经理来说,你的经历、经验和你对决策的思考就显得尤为有价值!
因为体会了曾经拥有,却又忘记的恐怖,所以想通过内容来把自己的经历和思考记录下来,复盘总结整理,方便下一个阶段可以回看,继续更深入的思考。第一件事儿就是把这次找工作的经历和思考记录下来,也是方便下次再找工作时能不踩这一次的坑!
最终面了4家拿到2家offer,第一家面试最惨,当场被问了问题,没有回答好,被一顿嘲讽说水平不够能力太虚而且现在的大多产品经理都太浮躁,而且被揪着没有技术背景的“小辫子”,总之一度让我完全丧失信心。
没放弃尝试了第二家,项目经理面试,聊起业务我抛出了我提前了解业务思考后产生的疑问,对方认为我不能很好理解业务所以又被pass了。我只是想表现得我对于你们的业务有了解、有自己的思考,思考的疑问大家交流交流看看谈话的水平,没想到……
第三家因为有相关业务背景,所以没出意料地通过了。但是后来因为一个事儿,导致去培训的我最终没能进入这家公司。具体是什么事儿后续会慢慢道来,当然还有最后的第四家公司。
二、离职 1. 我为什么离职提到离职,理由多半是钱没给到位、受到委屈了、发展没前景,我辞职的理由除了自身有些情况(想减肥了,还有点小病想专门治病)外,主要的原因就是想要进一步发展。但是在原公司的环境下无法自己突破瓶颈,而且公司确实发展没前景了,所以想要跳到一个大公司,在比较好的氛围的公司里,在产品大牛的指导下继续发展。
有的人可能会说不要总想着别人带,要不断自学自我发展。
但是不能否定的一点是好的师傅的带领比你自学很长时间更直接更有效,有可能你3年磕磕绊绊自我发展不如大公司大牛3个月半年带出来的产品新人的思维和工作模式,这一点想想就很可怕。
思维和方法如果不对真的是产品经理的硬伤,已经成功的、有经验的领导的一套工作方法和思维是其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沉淀和财富,他对你的传授不知道要你自己摸索多久才能总结出来。所以我真心还是希望有大牛带,我觉得自己还算是块料子。
现在2年多的工作经验也是有了经验和自己的方法,所以希望在大牛的指导下更好的形成自己的工作模式和思考方法。
2. 离职后的计划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