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编辑导语:想要赚钱,首先就去要找到赚钱的方法,赚钱也分短期和长期,短期有明显收益或者要经过长期的积累才有收益,你会选择哪一种方式?本文作者对“赚钱”和“值钱”进行了一些分析,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前两天在和同事聊事情,扯到直播行业各平台的流水;当时说到一些平台就是抱着快速捞一笔的目的来做,最终营收就停在了某个线上;而当初长线发展的那些平台,现在流水比前者基本高出好几个数量级。
由此,引发了我对一个问题的思考,那就是做赚钱的事情还是值钱的事情。
先来简单的说下自己对这两个事情的认知,我理解的赚钱的事情就是短期内就能有明显收益的;值钱的事情是短期内未必会有收益,但从长远来看,会获得更大收益的。
本文主要包括赚钱的事与值钱的事、各有风险和如何取舍这几部分。
一、赚钱的事与值钱的事先来看一个例子吧,第一次听说的时候,是在安利,没错,就是安利。
大概是这么个意思,具体的细节记不太清了。
在某个山村,由于远离水源,村民日常生活都很困难,只能去路途遥远的河边去打水,老人和妇女就会很不方便。
小A和小B这两个有为青年都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两个人都想帮村民解决这个问题,自己也能收获点什么。
小A身强力壮,头脑敏捷,说干就干,于是他每天去河边帮村民打水,按桶计费,每天多跑几趟,也能赚不少钱。
小B冥思苦想很久,决定想把水引进村里,让需要水的村民直接来这里买;但把水引过来是个浩荡的大工程,前期需要投资不少时间、精力、金钱,眼瞅着小A日进斗金,小B更加焦虑了。
这个时候小B有2种选择:选择一,和小A一样每天送水赚钱,选择二,坚持自己的选择。
用选择一的话,小B立马就能赚到钱,但后面的结果就是小B和小A两个人各自拓展和维系自己的用户,不断的打价格战,最终两个人都撑不住了,说要不我们一起干吧。
用选择二的话,小B需要能长时间耐得住入不敷出的局面,等到把水引到村庄的那一天,就可以躺着赚钱了;与此同时,小A的生意可能也干不下去了。
这个故事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赚钱的事与值钱的事的故事,再看下另外两个对比,一个是关乎个人,一个是关乎公司。
在一些教育水平不那么发达的地域,家长在孩子上高中甚至初中的时候就会面临这样一个选择;那就是让孩子继续上学,花更多的钱,还是辍学提前进社会,打工赚钱。
很多家长会选择让孩子辍学去打工赚钱,他们的逻辑很简单,高中+大学能省十来万,再加上一年赚个五六万块钱,几年下来,一来一去就二三十多万了;大学毕业一个月也就赚个几千块钱,差不多。
但不管是后续的成长性,还是获得好工作的概率,上大学的不知道比不上大学的高到哪里去了,注意我们讨论的是群体的普遍概率。
同样,有的人喜欢在工作之余接一些副业,也能赚不少钱。
问题是,如果你把这个时间和精力花到你的主业上,你会不会更值钱?可能你辛辛苦苦接了几年的活,还抵不上别人的年终奖。
另一个是亲闻的一家在线教育公司的事情,公司自研产品和课程,每年能有几千万的营收;后来开始转型,变成了销售驱动型,搭建了自己的电销团队,短期内营收获得不错的提升,于是CEO坚定的落实了这个战略,资源开始倾斜。
从营收的角度来看,整体提升了啊,这不挺好的么;但这真的会是一件好事么,还真不一定。
之前的模式是产品和运营驱动型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内容和运营,组织能力的关键在于怎么能有规模、有效率的交付品质可控的内容,以及提高整体的付费转化和留存。
调整之后的模式是电销驱动型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电销团队数量、管理和效率,组织能力的关键在于,怎么招到这么多的人,怎么管理好,怎么把东西卖出去。
你看,不同的想法,决定着不同的后续行为,以及所有的资源倾斜度和组织能力搭建。
所以啊,到底是做赚钱的事,还是值钱的事,是一件要先想的很清楚的事情。
二、各有风险我们是处在一个灰度的复杂世界中,没有什么是绝对的好和坏,甚至好和坏本身的定义就是模糊的。
电影《后会无期》里有这么一句台词,小孩子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我们很多时候做产品决策的时候,也是看最终究竟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
无论做赚钱的事还是值钱的事,都是有利有弊的,具体利弊就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我们这里看下可能的风险。
1. 先说赚钱的事首先可能面临的就是这可能只是一个临时的方案,构不成竞争力甚至可能会影响后续的所有动作。
比如上面说的人肉挑水,以及通过堆人力的形式实现了短期的提升,但会错失后续其他的可能性。
其次可能面临的是天花板问题,可能是这个东西天花板就这么高,而你没意识到,也可能因为你过早的赚钱,导致没办法达到它本身的天花板。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