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职场 >

华为出售荣耀,职场人启示录

时间:2020-11-27 09:19|来源:网络整理|编辑:采集侠|点击:

编辑导读:华为出售荣耀的事情在各界引起了广泛讨论,这样的大动作被视为是华为在艰难时期的自救。从一个普通的职场人角度出发,我们能从这次事件中获得哪些启示呢?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华为出售荣耀,职场人启示录

一个大靴子终于落地了。

华为正式出售旗下荣耀品牌及其业务资产,并不在新荣耀公司占有任何股份。

这个大动作的商业背景是:“产业技术要素不可持续获得”(指的是高端芯片限制政策),“消费者业务受到巨大压力”(指的是中低端手机市场份额下滑)。

在这样一高一低“两端承压”的情况下,出售荣耀品牌及其业务资产,早就被行业内的一些研究机构“预判”,并被普遍性的认为这是一种“艰难时刻下的产业自救”。

其实,不论是壮士断腕,还是舍车保帅,都可以给职场人发展带来重大启示。

一、业务上,聚焦核心

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核心业务,它是这家公司赖以生存的基础,贡献最多价值。

比如,滴滴打车的核心业务是出租车+专车,顺风车原来也是,但是自从出了各种案件后,已经淡出核心业务,而未来的核心业务一定会有自营自产的智能汽车。

那么,我们来看看华为有哪些业务,除了广为人知的荣耀、畅享、p系列和mate系列等手机业务线,还有电视机、平板、电脑、手表、电子秤等多种智能产品线。

显然,手机业务线是所有业务线中的核心,而在手机业务线中,有主攻低端市场的畅享,有主打互联网市场的荣耀系列,还有瞄准高端市场的p系列和mate系列。

华为把荣耀系列完全切割出去后,可以把更多资金、技术、人力等商业要素专注投入到手机业务线中的核心业务——高端智能p系列和mate系列,少了很多内耗。

公司不断聚焦核心业务有很多原因,本质是因为资源总量总是有限的,选择投入到这个方向就意味着其他方向会减少,甚至停止,那就必须要集中在核心业务上。

职场人经营自己的发展也是一样,如果把职场的各种技能做一个圈层的划分,从外到内,越来越接近核心的技能,也就是我通常所说的“杀手锏”,一招必胜技能。

一个职场人只能胜在自己的“杀手锏”技能上,找到并培养这种技能,就会不断获得更多机会,与此相对比,其他外层的技能就当是“买一赠多”的增值型附加技能。

既然是附加技能,有就是锦上添花,没有也无伤大雅,就像荣耀之于华为一样。

小结一下:职场人要重点经营自己的核心技能,因为核心技能是自己的立足之本,并不断靠近公司的核心业务线和核心产品线,因为核心业务是公司的立足之本。

二、策略上,高性价比vs高毛利

在公司的经营策略上,有些公司薄利多销,靠量取胜,有些公司靠高性价比取胜,也有些公司靠高毛利取胜,因为高毛利往往意味着较高的竞争优势和商业门槛。

比如,苹果产品的毛利率就远远高于其他手机和硬件厂商,特斯拉汽车的毛利率就远远高于其他互联网汽车和传统汽车,而小米的各种产品就追求极致的性价比。

高性价比,还是高毛利,本身没有对错之分,但是反映在经营上区别很大,在同样的衡量维度和参数上,高性价比往往平均用力,而高毛利则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还是以华为荣耀为例,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互联网手机”的定位,对标小米手机,走性价比竞争路线,在快速占领市场之后,陷入“增长乏力”和“无新品可发”的困境。

反观华为的p系列和mate系列,定位高端、定价高端,集合了最新技术和最强体验,不断收割高端用户和高端市场,用户愿意为高价买单,压根不追求性价比。

在把荣耀系列切割出去之后,p系列和mate系列对高端用户的“吸金能力”会再被放大,硬件本身的高价就是一个准入门槛,高价硬件后的服务则会带来更多付费。

这样一对比,就很容易发现,高性价比路线对应付费能力较低的用户,限于低水平竞争,而高毛利路线则从一开始就远离低水平竞争,面向付费能力更强的用户。

其实,这种现象在公司和职场当中也很普遍。一个职场人如果对自己的定位是高性价比的人才,往往升职加薪比较难,因为高性价比人才比较多,可替代度很高。

而那些拿高薪做高位的职场人,也就是追求高毛利的人,一定是从竞争和定位都远离高性价比的,因为这些人明白,自己的可替代性很低,所以自己值这个待遇。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