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职场 >

有一种思维法则叫黄金圈思维

时间:2020-12-11 09:20|来源:网络整理|编辑:采集侠|点击:

编辑导语:黄金圈思维是由营销专家西蒙·斯涅克提出的,核心是对任何事情,从内而外进行提问,而不是剥洋葱式的从外而内。一般的大众思维,都是从做什么开始,然后如何做,最后才问为什么,从外向内思考。黄金圈法则的核心,就是在思考或沟通的时候,按照由内圈向外圈,即why——how——what的特定结构来进行表述。

 有一种思维法则叫黄金圈思维

在与人合作中,别人第一印象根本不会关注你是做什么的,他更感兴趣的是你能帮他解决什么问题。

思维方式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人们喜欢跟自己信念形同的人相处,因为信念可以让人从“情感”上互相认同,最后达到共鸣,但是从合作层面,多数人表达一件事情或者中心思想的时候,会先把“底牌”亮出来,最后效果也就收效甚微。

就像找女朋友一样,为什么多数的年轻人长的好看,又有才华,但是就是在自己“喜欢的人”面前无法控场,就是追不上,这当中部分的因素就在于“思维的表达能力”。

表达是大脑对于语言组织的一种输出,在黄金圈法则中谈到,多数人的表达方式是“先谈现象,而后措施,最后谈结果”。

真正能够打动人心的路径是:“先谈理念,而后谈措施,再到现象,最后结果,核心意思是,在一次成功的合作洽谈沟通中,我们应该先跟别人讲“为什么”,而后是“如何做”,最后才是“是什么”。

那么到底该如何理解呢?

如同追女孩子一样,如果你上去就说“结果”,我喜欢你,我想多数的女生都会拒绝,要么是觉得莫名奇妙。如果你上去先谈“理念”,先让女生相信你是什么,有什么,跟你相处能得到什么?那么是不是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这就是“黄金圈思维法则”最核心的东西,每个人都可以掌握这种不同的思维模型,并且它能够助力你在商业洽谈更能成功,打开你对事物的新认知。

01 从为什么开始,而不是“是什么”

相信你也遇到过这种情况,每次参加行业大会,多数的高管与老板习惯在“舞台上”讲更多理念的东西,从而最后再阐述自己所做的事情以及获得的成就。

多数人在“工作中”也深有体会,比如年会,动员会,老板从来都只是讲“理念”的部分,为什么的部分,而具体的业务都是高层去推动和落实。

你细心观察还可能发现,中层管理者与高层的区别在哪里呢?

除了管理能力,业务水平之外,就是“思维方式的不同”,同样的商业合作,老板出面谈与商务部门出面谈,得到的结果完全不同。

有人说“老板段位高”,决策能力强,推动合作反之更快,商务部门再厉害也比不过老板,其实除了部分优势外,真正推动合作核心的有一个要素非常重要就是“表达沟通方式”。

多数人跟着老板忽略”交谈部分“,如果细心观察,老板的沟通话术出牌与商务销售团队“话术”出牌完全不同。

传统的商务谈合作,一般上来就会讲“是什么”的部分,比如我经常遇到微信添加好友上来就说,“王总,我们是做广告营销,您最近有投放的需求吗”,我一般都很少回复,要么处于礼貌说,“谢谢暂时不用”。

除了不熟以外,这样的沟通方式根本让人没有欲望在沟通下去,上来就把“底牌亮的非常明白”。让我知道对方公司是做“广告营销,广告投放”的,并且也没说出有什么优势,你是谁我也不太熟。

稍微优秀一点的商务人员谈合作,他们的思维方式就有所不同,上来不会说“是什么的部分”,而是会阐述“为什么的部分”。

与人交朋友是第一环节,当弱关系到强关系之后,厉害的商务通常会跟我这么说:“王总,你知道你们的广告投放业务为什么要给我们做吗?

大概有三个方面,其一某大公司在跟我们合作(表示我们的背书有优势);其二我比同行优秀的在于某块(渠道独家),其三服务更好(帮你做A/B测试,帮你分析数据),这样也方便你每天的数据分析。

这就是大众模式与非凡模式沟通本质不同的地方,也是多数高级管理者学习的黄金圈沟通法则,那么具体是什么呢?

从自我出发角度看,他是一种“思维沟通方式的转化”,上图可见,大众模式的表达都是由外而内,从清晰到模糊的过程。

我把思维分为三个维度,最外面表层是“what层”,也就是做什么,指的是事情的表象特征,中间是how层面,也就是怎么做的,是实现目标的一些途径,最里面是why层,就是为什么做了一件事。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