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编辑导语:提问,这件事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实际上却暗藏技巧与玄机。会提问的人往往可以很轻松的问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而且与被提问者保持轻松的谈话氛围;而不会提问的人往往很难与被提问者深入的进行沟通,使得自己得到的答案浮于表面,深度不足。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提问这件小事呢?
本文主要内容如下:
我们为什么想提问?
提问的目的是什么?
如何让一次提问的价值最大化?
一、提问只是问题的解决方式之一我们为什么会在某些场合想提问?
有些时候,我们遇到了一些棘手的问题,自己找不到答案,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提问来找到答案,其他的时候,我们遭遇了一些困惑,希望有人解答困惑指出明路,因此我们通过提问来获得一些建议。
所以,提问是为了解决问题。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我们重新看待一下提问这件事,以下是一次解决问题的通用思路:
本着解决问题的目的,很多人潜意识想通过提问来走捷径,从第一步直接跳到第七步的那种,遇到问题只想快速得到答案,所以即使动动手百度就能获得的答案,也习惯于张嘴提问。
的确,找对人提对问题,能够让我们更快的接近真相,对他来说的常识,只要张张嘴就可以低成本解决你的问题,让你走出困惑。
但解决问题的步骤是固定的,你走捷径意味着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一个含糊不清的没有针对性的问题,比如“怎么找工作?”,这个问题问出来之后,如果要帮你找到答案,对方需要帮你逐步明确问题,了解你的喜好、专业、背景,了解你目前所处的阶段。
现阶段找工作最大的卡点,再基于自己的经验和了解给到一些帮助和建议作为回答。
被答疑解惑的快乐是你的,脏活累活是人家的,这个过程一定是不可持续的。因为你在获得输入,他人在持续输出,价值的流动是单向的。
所以,我们需要先摆正对提问的预期,什么时候适合使用提问这个工具来协助我们解决问题。
我的答案是,当且仅当你做了足够充分的功课和思考,明确问题的现状,以及你当前无法独立通过除提问以外的其他渠道获取到这部分关键信息/依赖自己当前的决策模型无法破局的时候,可以考虑场外求助,即提问。
也就是说,你需要先独立完成234,再在第5步的时候考虑人作为你的信息来源,这是对彼此时间和精力的尊重。
因此,不要对提问有过高的不切实际的预期,希望对方帮你分析问题,帮你梳理现状,帮你做决策,帮你担风险,否则,你很难通过提问来满足预期。
举个例子:你拿到了百度的产品offer和新浪的产培offer。
然后你恰好认识一个比较信任的已经在职的一位产品经理,如果恰巧有机会向其咨询的话,你应该做的是,先想清楚自己在两份工作中无法决策的关键原因,一定是有一些考虑在的,否则你为什么不掷骰子,而是要找人问。
想清楚你为什么无法决策,是因为你觉得A哪里不好,或者B哪里不匹配,还是因为你既舍不得A的薪资,又舍不得B的食堂,你需要对方给你提供什么信息,明确的告诉对方你的诉求。
比如:我拿到了百度的产品offer和新浪的产培offer,对于找工作的主要考虑是薪资和发展机会以及工作氛围。目前根据我获取到的信息,两边的薪资相差不大,无法决策的主要原因在于无法衡量发展机会和工作氛围。
学姐之前在其中一家公司待过,因此不知道方不方便请教一下关于部门的工作氛围,当然我理解每个部门肯定也不太一样,因此学姐以你之前待过的部门举例即可,我主要想了解一下部门的工作节奏和协作模式
而不是直接上来就问:学姐,我拿到了百度的产品offer和新浪的产培offer,你觉得选哪个好?
总之,问题越具体,越有可能获取你想要的信息,越有可能基于这个信息推进问题的解决。
二、提问不是目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既然核心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那么仅仅明确自己是否需要提问是不够的,提出问题是为了得到相应的信息,问题存在的意义是被回答,所以围绕被回答,我们至少需要思考这么几件事。
我究竟想知道什么
谁有可能知道答案?
他为什么愿意回答我?
多少答案,苦等一个好问题。某些时候,对方的存量信息和经验等待被一个好问题激发和活跃。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