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职场 >

5个思考框架,10倍提升决策力

时间:2021-01-27 09:36|来源:网络整理|编辑:采集侠|点击:

之前有段时间对欧美的司法体系比较有兴趣,看了一本书《高手:解决法律难题的31种思维技巧》,却惊喜地发现它很好地演示了跨学科的思维方式。这本书介绍了不同学科领域的框架在法律中的应用,我提炼了几个启发较大的框架,聊聊它们如何在其他领域,尤其在互联网中应用~

 5个思考框架,10倍提升决策力

框架1:边际分析(逻辑学)

一个机场建在居民区附近,噪声扰民,附近居民把机场告上法庭。如果你是法官,若扰民成立,你会如何处理?扰民不成立呢?

一般可能会这么认为:如果扰民,则拆掉机场;如果未达到扰民,则让机场继续运营。这陷入了一种非黑即白的思考。

如果减少或取消夜间航班呢?

通常来讲,夜间航班造成了较多的影响。(假设居民都是白天上班且工作地不在附近。)这便是一种边际分析的思考方法。

边际分析指的是把概念/事物看成是有形状的,以它为中心,延伸出不同的边际。例如抽烟的边际可以是抽烟的地点、抽烟的数量等等。当概念/事物造成某种影响时,可能是它的某个边际贡献了主要的影响。

边际这个词似乎是经济学概念。但我觉得它比较像逻辑学里的种属概念(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逻辑学导论》里定义的部分,有一种定义方式叫属加种差。)因此放在逻辑学里。

边际是一种很有用的思考方式,除了在法学领域,在很多其他领域都有很多应用。

应用1:逻辑学

在奇葩说第 1 季的一期节目中,有个辩题是“没有爱了,要不要离婚”,蔡康永和高晓松有一段精彩的辩论,其中很多运用了边际的方法。蔡康永持方是不要离婚。

蔡:我们的回忆那么重要,回忆全部作废,这个值得吗?

高:回忆作废了吗?谁说离了婚从前的爱情都没有了?

蔡:你可以靠着作品回忆,我若不会创作,我至少可以靠留着这个人留住回忆。

(指出“你”是普通人里特殊的边际)

高:如果没有爱了,留着这个人不如放在心里,是她年轻时的样子。

蔡:未必。我们人生的很多事都不是基于有没有爱而决定的;我们老了需要一个伴,你觉得爱还是老人家找一个伴的最高标准吗?

(“爱情是最高标准”存在边际:老了的时候)

高:那有多少老人是老来黄昏恋?那么他们的回忆、成长都作废了吗?

(普通老人中的边际:黄昏恋)

 5个思考框架,10倍提升决策力

应用2:互联网

我曾在一个内容创业公司负责过评论模块,当时评论区有很多过激言论。一开始我们过滤关键词,但他们变着花样照样发。有用谐音的、拼音的甚至写藏头诗的。这体现了边际的替代特性。

后来采取了禁言封号等更严格的手段,但也不完全有效。

我看了数据,发现大部分过激言论是由小部分账号发出的,而多数账号只发过一两条。也就是说,是喷子的永远会喷人,大部分人是可以挽救的。所以后来采取了一些区分的措施,这也是边际的思路。

应用3:心理咨询

《改变》(也是一个讲思维方式的神作)里提到过一个例子:妈妈教育(骂)女儿时,爸爸都不参与。妈妈希望爸爸和她一起骂女儿,否则觉得他暗中和女儿串通一气,但爸爸生气地否认这一指控。

治疗师建议爸爸,每次妈妈和女儿吵架,他可以做一件让女儿困惑的事,例如拿出10元给她。女儿如果追问为什么,可以说,我就是喜欢给你10元。这样可以让妈妈觉得至少爸爸有在帮忙。

妈妈的概念里:你要么骂女儿,要么不骂女儿。这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问题。但爸爸也可以不限于此,而只把这二者看成某个事物的边际,这一事物是“参与教育女儿”。而这件事还有其他的边际,例如这里治疗师的建议。

“边际”框架有几点需要注意:

一是边际间会替换:例如禁止室内吸烟,人们会更多去室外吸烟。

因而考虑修改边际时要考虑可能的替换的影响。例如书中的例子,如果规定企业不可以无理由开除员工。乍看之下对员工非常好,但是这会增加企业雇新员工的成本,他们可能不愿雇佣新员工或者延长目前员工的工时。

二是除了考究事物,有时也需注意:人群也有边际成员。例如上面辩论、互联网中的例子。

另外边际分析可能会让“次优理论”(theory of second best)出现问题。

次优理论大概是说:如果做一件事最佳方案是同时满足某几个条件,但你目前不能都满足,只能满足例如3/4。那满足这些条件的方案是次优方案。但是考虑到部分边际的改变会造成其他边际的替换。有时什么都不做可能会优于次优方案。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