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昔时读《道德经》,对这四句话一知半解。当时的理解是,对于道,真心的追求者会积极去学习行动。一般的求道者,会时而自我怀疑感觉学到了,又没有学到。而普通人对于道则是嗤之以鼻。如果不被嘲笑,就不足以称作道了。
人生数十载,每个人都是在求自己的道。产品经理这个职业于我而言,就是我在大学之后的求学求道之旅,曾经怀疑过产品经理的职业性,质疑过产品经理的合理性。当我真正的步入这个职业的生涯中,从下士成为了一个中士,才感觉到自己的浅薄。
时至今日,我早已不会再怀疑产品经理,也在日常的工作中认识到这是一个需要相应职业能力才能胜任的职位。但是很长一段时间,我对于工作所需能力的理解一直很飘渺,不像设计师与程序员有着显著的对于工具或是知识方法的掌握要求,我无法将产品的能力抽象出来。
在我探索的过程中,我开始反思自己需要提升的以及认为具备的专业能力有哪些。
产品设计是一个非常宏观且抽象的能力,越往后走,我所认为的产品设计能力就不再是局限于可见的原型、平面与单一功能设计,而是一种可以通过长远的眼光与客观的分析设计一套架构的能力。
具体是以下几点:
结构化与系统性的功能设计;
更具针对性的产品与竞品分析;
规划能力。
1. 结构化与系统化的碎碎念曾经无法理解也无法做到抽象总结这个能力。很长一段时间,都对产品设计能力停留在基础能力中的原型设计与平面设计。第一次感受到产品设计存在严重缺陷,是因为别人问了我一句。
你考虑过下一步吗?
非常简单的一个问题,暴露了我在系统性思考以及结构化规划中的严重缺陷。我回忆起求学、求职生涯中的很多往事,尤其是那些尴尬、失败的往事,他们都有几个特征:
总是以狭隘的主观意愿下结论并以此作为结论
总是没有全局思维,零碎的想到一点做一点,没有应对变化的能力
只争当下,不放眼未来
一方面这是因为刚开始我是一个局部工作执行者,当走到后面,需要由我来规划结构的时候,才知道措手不及。
这就很像我在登山过程中一直只注意脚下的路怎么走,如何避免踩到坑。然后有一天我抬起了头,看到了远处更多的大山。我的伙伴问我,我们要怎么走,如何规划行程。
结构化就是从方法中抽象出明确、可执行的策略,不论是线性还是树状还是网状,可以将其整理成具象化的结构。而系统性就是将结构化的这些策略按照高效的流程执行出来。
时至今日我依然不觉得我在结构化与系统性的设计整理能力很好,但这是我认为必须要去提升的能力,因为这两项能力是我面向未来的决定性因素。
2. 知己知彼与规划的讨论在我的第二项与第三项能力中,其实总结下来就是知己知彼,然后为我所用。我看过一些产品分析或者竞品分析文档,但是鲜有让我眼前一亮或者有益的作品。作者们都很优秀,这不是一句恭维,他们在数据收集、整理、撰文总结方面都是优于我的,但是我依然觉得对我帮助不大,因为这也是我曾经经历的问题。
以前为了了解对手,我总是大而全的罗列对手的所有功能流程,所有细节,最终基于自己的体会做一个总结性的结论,最后回顾的时候反而觉得没有重点。不论是产品分析还是竞品分析,其实都应该制定好一个初始的目标。
如果是探索式的了解,那么应该集中于核心功能以及特色功能;
如果是想要了解特点,那么应该集中于分析为什么是特色、哪些人喜欢这些特色、这些特色解决了什么问题成为了杀器;
如果是分析同类产品的差异,那么应该集中于满足核心功能的基础上产生差异的原因以及各自的特点与解决方案。
为了刻意锻炼,在去年上半年中,我学习了国内以及国外的很多家数据统计平台,将收获整理成思维导图,通过绘制其结构来对比分析各自的优劣势。
不过很重要的是,大而全的分析也是需要的。核心在于在大而全的分析以后,我得出了什么结论。通过why-how-what的黄金思维圈的刻意练习,我收获了很多结论。其中这个训练的过程让我进一步感受了规划能力的重要性。切莫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为了达到产品设计能力的提升,我觉得先让自己思路清晰、说话有条理是当下每天都可以做到的事。
二、技术积累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